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哈尔滨体育学院教师严力的科研团队勇助高亭宇夺冠
“冰上飞人”背靠“硬核科技”
文章字数:754
  2年追回
  0.2秒
  本报特派记者 张堃雷 王坤 北京报道
  高亭宇获得的北京冬奥会男子速滑500米金牌让全国为之一振。而在运动员取得金牌的背后,其科研团队也贡献了强大的科技力量。来自哈尔滨体育学院的教师、本届冬奥会短道速滑和速滑短距离国家集训队科研组组长严力就是这样一位“幕后英雄”。
  2019年5月,严力接到国家体育总局调令,作为科研顾问率领10人科研团队,为国家短道速滑与速度滑冰队短距离项目提供备战2022年冬奥会的科技支撑工作。2021年9月,他又正式成为短道速滑和速滑短距离国家集训队科研组组长。通过打造智能冰场,他帮助包括高亭宇在内的中国健儿提高竞技水平,一切努力在北京冬奥会上都得到了回报。
  对于高亭宇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中国速滑队实现男选手金牌“零的突破”的重点运动员。为了收集他的训练数据,以严力为首的科研团队将冰壶场上记录运动员运动学、动力学、生理生化、环境场数据的智慧冰场设备安装在了滑冰馆,通过数据分析蹬冰效果分析图,明确了制约高亭宇成绩提高的关键和下一阶段的训练方向。
  对于高亭宇,严力倾注了不少心血:“高亭宇肯定出成绩,但弯道力量稍差。科研设备能提供他蹬冰速度和力度的详细数据。”从数据中,严力总结出他起跑技术合理、节省体能发挥稳定、直线蹬冰效果好、身体协调性好等优点,但也找到了他和其他高水平运动员在专项力量、体能方面的差距。
  通过与教练不断反复探讨,严力总结出高亭宇入弯道点的选择、步伐控制,以及入弯道与出弯道点右腿蹬冰的果断性和力量需要加强。速滑500米等同于田径场上的男子百米“飞人大战”,有时候一个失误便可能让选手名落孙山。平昌冬奥会后,高亭宇和冠军选手的差距在0.2秒左右。为了弥补这0.2秒的差距,严力与高亭宇和教练团队就他弯道滑行技术的合理性、滑行路线的经济性进行了提升。短板被有效弥补的高亭宇最终拿到了这枚被大家期盼已久的金牌。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