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哈尔滨市改革创新奖示范案例
文章字数:5955
  创建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
  打造国家对口合作典范
  市发改委
  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是深哈两市落实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深化对口合作的首个产业大项目,短短两年多时间,即从“一纸规划”蓝图到投资创业热土,探索出一条南北合作发展“飞地经济”的有效路径,走在了东北地区与三省四市对口合作的最前列。
  坚持高标准定位,引进一流团队、对标一流园区标准,打造全生命周期产业链、产业集聚发展、运营管理高效的低碳智慧园区,构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深圳的“飞地”、哈尔滨的“特区”。“带土移植”深圳制度,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按照“能复制皆复制、宜创新即创新”原则,复制推广招投标评定分离等45项深圳先进经验,成为龙江改革创新“试验田”。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对标深圳负面清单做法,打造定制化“园区政务服务中心”和“党群服务中心”,推进“秒批”和企业办事不出园区,设立10亿元创业投资基金,助力招商项目加快落地。深哈科创总部项目1天完成注册,36天取得施工许可证,11天项目动工建设,63天展览馆封顶,101天地下室结构封顶,245天主体结构当年开工当年封顶,刷新了“深圳速度”,塑造出“深哈速度”。
  目前,园区累计注册企业328家,注册资本金104.76亿元,华为鲲鹏、深圳敢为、哈工大人工智能、黑龙江芯超生物科技、哈船卫星、逐浪科技等高技术企业相继落户,产业集群效应逐步凸显。
  不动产登记八次大提速
  跑出“冰城加速度”
  市不动产登记中心
  近年来,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事务中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省、市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要求,以解决“办证难”问题为突破,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提升办事效能,三年先后八次推动不动产登记提速,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化走在了全国前列。
  再造流程推动提速,开展“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优化流程再造,精简办件环节,企业群众办证由原来须排队13次减少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登记要件由14项精简至3项,办理环节由4个减少至1个,登记颁证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缩至最迟1个小时。全程网办助跑提速,全力打造“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一体化平台,实施交易税费“一窗通缴”“同城通办”改革,构建“线上为主、线下为辅”智能登记新体系,实现了企业群众“零见面”办理。自然资源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调研,称赞“哈尔滨的不动产登记全程网办是真正的‘全流程网办’,在全国处于引领地位”。夯实基础促进提速,实行“三统一、一提升”服务窗口配套改革,即“统一思想行动、统一标准模式、统一规范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积极开展精细化、个性化服务,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2019年,哈尔滨市获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登记财产”指标优化实践案例,并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登记财产领域典型经验在全国推介。哈尔滨市不动产登记系统升级优化建设项目荣获2020年度黑龙江省国土资源(非矿类)优秀工程银奖。
  减环节 减时间 减成本
  企业开办更加便捷高效
  市市场监管局
  企业开办的快慢关系到企业运行成本和城市经济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市市场监管局把提升营商环境的切入点放在了企业开办便捷高效上,以此纵深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市场主体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增强。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上,哈尔滨企业开办改革经验做法被列为典型。
  围绕减少环节、压缩时间、降低成本,将企业登记、印章刻制、申领发票、社保登记等7个环节并行联办,实现一次办结。企业开办时间先后压缩至5天、2天、6小时以内,各环节办理时限以小时计算,即企业设立工商登记4小时以内完成。申请人自主拍选印章刻制企业后,印章刻制和申领税务发票并联同步进行,2小时以内完成,企业用工登记等5个环节一律不占用开办时间。同时,为新办企业免费赠送营业执照、一套印章、税务Ukey等大礼包,企业开办成本由原来的近千元变为全程免费。对企业注册过程中次要材料暂时欠缺的情况,实行企业承诺、容缺办理,避免项目入驻“卡”在中途。
  今年,上线运行“企业开办直通车”2.0版,与省注册登记、省电子税务局、省金保等12个系统互联互通,将市场主体注册登记、申领税务发票、银行预约开户等业务整合为一件事,所有信息一次性采集,所有申请材料一次性提交,所有身份一次性实名认证,结果全程互认,企业开办全流程办理平均时间压缩至2小时10分钟。1-10月,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达142470户,实有市场主体突破100万户。
  积极构建“大东莱”
  一体化治安防控新体系
  市公安局
  为弘扬新时代“东莱精神”,提升地区整体治安防控水平,市公安局提出“大东莱”概念,推动道外分局打破区域和警种壁垒,针对南极商圈、滨江物流圈、中华巴洛克街区和承德客运站等日常人流物流资金流比较集中、影响治安稳定因素复杂难控的区域,构建了以东莱街派出所为核心,涵盖周边5个派出所辖区,总面积6平方公里、总人口达15.1万人的“大东莱”一体化治安防控新体系。
  建立中枢指挥系统,将VR地图、天眼监控、龙警云等实战系统全部纳入情报指挥中心,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组建专业化团队开展信息研判,一体推动情报、指挥、勤务工作,让警力跟着警情走,提高防控工作效力。织密联勤联控网络,整合警务人员和社会力量,构建了“市区两级六警联动+发动群众参加联防+联合其他部门共同治理”的工作新格局,明确出警、处警、反馈、督导等环节流程,形成了一点发生、多点响应、就近用警、区域联动的应急处置机制。创新地区特色警务,先后在承德广场、中华巴洛克街区打造了两处特色警务站,重点部位提高街面见警率,警务站及周边启用“二维码”自助报警救助系统和“巡逻民警在身边”警务微信服务平台,多渠道建立起警民“联心桥”,打造了“快速反应型、主动进攻型、内外联动型、综合服务型”的“四型”街面警务工作新模式。
  新体系建立以来,“大东莱”地区整合发案率同比下降20%,街面案件实现零发案,警务室现场调处群众纠纷80余次,服务救助群众300余次。
  基层减负 群众方便
  社区证明全面取消
  市民政局
  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证明”,不仅令办事人倍感麻烦,也令社区居委会不堪重负。市民政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在全国持续开展的治理“社区万能章”工作中走在前列。
  深入调研,摸清底数,成立专项工作调研组,通过对全市897个社区服务事项整理汇总、市直各部门梳理比对,分析研判社区出具证明的必要性,论证取消证明的可行性,确保不影响群众正常办事。高位推动,出台政策,市政府3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经反复论证修改,2018年出台文件明确,全面取消社区居民委员会13类45项证明和盖章类材料,哈尔滨成为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全面取消社区证明事项的城市。巩固成果,纵深推进,将取消社区证明事项列为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的负面清单,任何部门不得要求社区居民委员会出具取消清单内的证明事项,严肃查处给群众办事设置障碍、以无法核查数据信息为由拖延办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当事人和单位。推行信息共享核查,建立个人承诺诚信制,对于数据信息缺失、无法查询核实的证明事项,个人书面承诺告知。对哈尔滨户籍人员在外地办事需出具证明的,以人为本、特事特办,列明条款、规范流程,全程留痕备查,解决群众燃眉之急。
  取消证明以来,社区不再做各种证明的“接盘侠”,自治组织功能更好发挥,群众办事从“多头跑、反复跑”变成“最多跑一次”,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高。
  创办融媒体“冰城问政”
  搭建政民互动新平台
  哈广播电视台
  为更好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推进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向纵深发展,2020年7月,市作风整顿办、市委宣传部、市营商局、哈广电联合开办了融媒体问政栏目《冰城问政》,晾晒政务、咨询投诉、服务群众,搭建了“政民互动”新平台。
  整合新老媒体平台,将多个传统媒体平台(广播6个频率、电视5个频道)与新媒体平台(冰城新闻App、冰城V小程序、微信公众号、抖音、微信视频号)充分整合,在形式内容、技术手段上全面升级,从单一的接听热线到融媒体播发、全景式展现、全媒体采集、全媒体互动,使节目更贴近百姓民生。短片暗访现场问政,聚焦企业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点堵点痛点和社会关注热点,采编制作事实精准可靠、内容层层深入的暗访短片,根据暗访反映的问题,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市属国企有关负责人请到节目现场,面对面展开问政问效,并同步设立由有关部门参加的第二现场“互动专区”,随时受理热线、网络、新媒体端的问题,两个现场随时互动解决问题。现场点评直击痛点,组建了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资深媒体人、律师等构成的观察员团队,现场进行追问、评论、提出建议,共同寻求解决问题有效办法和建立长效机制有效路径。后续跟踪监督报道,每周推出《冰城问政-回音壁》、每季度推出“回头看”特别节目,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冰城问政》开播以来,共受理听众咨询、诉求类问题1809件,解决率达90%以上。
  商业保险“托底”
  助力贫困人口脱贫
  市乡村振兴局
  针对全市贫困人口因病因残致贫占比高、重大疾病发病率高、贫困农民看病贵医疗负担重、难脱贫易返贫的实际问题,市乡村振兴局采取为贫困人口购买商业补充保险“托底”保障的措施,助力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累了经验。
  在全省首创出台《哈尔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实施意见》,由市县两级财政共同出资为贫困人口购买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开创了脱贫攻坚市县财政保障直通车的先例。由商补险合并医疗救助,合规医疗费用个人自付不超过5%,重构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补险的“新三重保障”。贫困人口在享受医疗保险的同时,将频发多发的各类灾害、事故带来的身故死亡,纳入保障范围,创建医疗保险+人身保险于“一张保单”的组合式新险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发挥保险公司人才、技术、网络优势,开展上门宣传政策,简化报销流程等便民服务,提升了政策落实的精准度和工作效率,创新了政府行政服务模式。
  三年来,全市累计投入2.78亿元,有16.19万人、40.18万人次就医治疗,累计保险理赔2.45亿元,户均保障水平达到6697元,人均3142元,有155人获得5万元以上赔付,最高理赔达到47.53万元。“托底”保障使贫困农民健康状况明显提升,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劳动生产能力和自主脱贫的信心进一步增强,98%的有劳动能力贫困家庭参与了外出务工、公益岗位和家庭增收行动。截至2020年底,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达11316元,年均增长达31.8%。
  创新流调工作机制
  快速阻断疫情传播链
  市卫生健康委
  流调溯源工作是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手段,在多轮抗疫实践中,我市创新建立“公卫+公安+工信+社区”的流调溯源机制,实现了流调提速和精准化,在打赢疫情阻击战歼灭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专班推进,整合力量,成立由市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由卫健、疾控等部门参加的流调工作组,建立流调会商研判机制,成立相对稳定、数量充足、分工明确的快速流调队伍。公安助力,刑(技)侦协同,充分利用公安“大数据”系统协查轨迹信息,对病例进行提示、启发式流调,增加刑(技)侦人员配合开展流调。关口前移,推动提速,辖区公安和流调人员联合进驻各发热门诊,对首诊判定为疑似病人,第一时间开展流调工作,及时研判密切接触者范围。一患一组、压茬推进,每组流调人员由公安、疾控、工信和社区人员混合编组,市区联动搭配力量,保证流调快速推进、信息及时推送。专业指导,提高质量,派驻专业力量深入各区县(市)进行指导和培训,规范流调流程、流调报告标准,推行“首调”“首审”负责制,确保病例活动轨迹清晰、时间节点连续准确、密切接触者判定完全。信息整合,提升效率,工信部门牵头积极组织推动“远程电子流调系统”“新冠肺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管理系统”数据库建设,打通社区、发热门诊、疾控中心数据关联,形成闭环式管理模式。
  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形成2202人流调队伍,开展精准流调2万余人次,快速切断传染源,有效遏制疫情蔓延。
  整合资源 打通壁垒
  提升群众办事获得感
  市营商环境局
  近年来,市营商环境局以群众需求为精准发力点,创新政务服务模式,聚焦政务服务事项的“点”“线”“面”“体”,破解“痛点”、攻克“难点”、打通“堵点”,持续打造“不打烊”的数字政府。
  夯实政务服务事项的“点”,常态化开展“对标比优”和“一把手”网上走流程,以“要件最少、时限最短、流程最优”为目标,以“复制+本土化+创新”为手段,逐一优化全市各类政务服务事项,让群众办事从“能办”向“好办”转变。穿起办理“一件事”的“线”,通过一张表单、一套数据在部门间流转,把“逐项办”优化为“一次办”,构建覆盖准入准营、金融助企等18个领域的“冰城e(易)服圈”,涵盖了“一件事”事项111个,环节数量、材料数量、跑动次数分别平均减少68.99%、42.74%和42.99%。创新拓展服务渠道的“面”,全国首创可精准查询事项和跨平台分享的“政务简码”,推出政务服务App极简版、“秒懂政务”视频版办事指南;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打通专网系统45个,归集数据资源200类,向全市52个部门提供数据应用1146个,让数据多跑路。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体”,实施综合窗口服务岛式改造,实现洽谈式、帮办式亲民服务,推出24小时“e冰城”综合自助终端,开通“跨省通办”,在银行网点核查医保、社保、房产等高频服务,实现“就地办”“就近办”。
  在国务院办公厅组织的32个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我市连续两年位列全国第6名。
  以照为主 承诺代证
  新区放管服改革见实效
  哈尔滨新区党工委
  用“承诺代替证明、信用代替跑腿”,哈尔滨新区在全国率先推出“以照为主、承诺代证”改革,在确保审批程序科学、完备的前提下,实现“减证便民”“权力瘦身”,为中小微企业发展创造有力条件。
  打造“零要件、零环节、零时限”的极简审批模式,从最贴近百姓生活的“四小”经营场所入手,对30张床位及以下的住宿场所、营业面积80平方米及以下的美容场所、营业面积100平方米及以下的美发场所、营业面积300平方米及以下的沐浴场所,只需签订《公共场所卫生告知和承诺书》即可开展经营,无需办理其他手续。事前强联合,事后强监管,建立承诺与监管精准衔接机制,利用哈尔滨新区“审批监管执法一体化综合平台”,“四小”企业扫描告知承诺书上的二维码,开业信息即时传送至监管部门。监管部门实行分类管理,对符合条件企业“零打扰”,对需整改的企业限期整改,对不具备条件的企业予以坚决取缔,设立监督举报电话,随时接受群众举报。优化服务与刚性约束并重,积极引导企业自律,实行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措施,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哈尔滨新区市场主体承诺专栏,公示市场主体信用承诺信息,有效促进企业履约践诺。
  “以照为主、承诺代证”改革实践进一步推进了“宽进严管”的市场准入机制,促进了政府监管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全程服务”转变,激发了中小微企业创业活力。目前,已有113家市场主体以“承诺代证”方式开业经营。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