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钢七连”的长津湖战役
——读电影《长津湖》原著小说《冬与狮》有感 ■李钊
文章字数:1340

  著名编剧、作家兰晓龙曾以《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获得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编剧奖、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编剧奖等大奖,其电影《长津湖》的原著小说《冬与狮》以朝鲜战争的宏大叙事为骨,用再现历史温度的细节为血肉,讲述钢七连在长津湖战役中英勇作战的故事,伍千里、伍万里、梅生、余从戎、雷公等英雄人物,用热血和生命谱写出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
  一部优秀小说的开头,往往让你推开新世界大门看到的第一眼,就能感到惊艳无比,深深震撼你的灵魂。本书开篇采用电影中常用的蒙太奇手法,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描写了五角大楼的紧张部署、北纬三十八度线的划分、战争结束后美苏军队一起回家、仁川登陆后麦克阿瑟对美军将领的摆拍等白描画面,紧接而来是中南海的艰难决策、毛泽东和彭德怀的夜谈、毛岸英主动请战等特定场景,呈现出中国对抗美援朝战争是“并不想打,为了现在真不想打,可为了将来不得不打”。当一段段极具画面感的文字拼接在一起,事件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背后的特定意义迅速呈现,立在读者心中。
  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冬与狮》最具魅力的地方,是藏在克制冷静又饱含深情的文字里的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细节,让读者“如见其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朝鲜战争爆发于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当所有人都以为“好日子”即将来临,却迎来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国家动员令只有四个字:保家卫国。当钢七连在极度严寒的环境里,防寒衣物大件三人一件,食物是冻土豆和炒面,手中握的是从日军手里缴获的武器、攻击坚固堡垒靠炸药包,地图是从课本上撕下来的,面对的却是用重型坦克、轰炸机、全自动枪械武装到牙齿、可以品食感恩节火鸡的美军……这是一场武器装备、后勤保障相差悬殊的战争,可朝鲜战争的结局是美军的失败,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于伍家兄弟的父母身上,我们更是看到“人民是最坚实的靠山”的至理,他们把亲人接连送上战场,节衣缩食为前方浴血奋战的将士们提供物资保障。
  小说的生命力在于能给人带来向上的生命激情和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冬与狮》通过细致描写精心勾画出以“钢七连”为代表的志愿军战士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群像,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在极为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他们以苦为荣,顽强拼搏,经受住了生命极限的考验,生动诠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奋勇向前。面对敌人凶猛枪炮一直冲在最前方的团参谋长谈子为和连指导员梅生,忍受着身体极限痛苦、抱着滚烫的标识弹引开轰炸机的雷爷,身绑炸药接力去炸桥的余从戎和平河;被敌人烧成碎片的“冰雕”伍千里,以及无数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志愿军战士,他们用钢铁般的意志誓死捍卫着深埋心底信仰的光。长津湖战役结束后,钢七连只活下伍万里一人,这名曾被敌军战斗机吓得尿裤子,将头埋在断裂的树冠里,差点逃离战场的新兵,在残酷战场的淬炼下,终成一名合格的钢铁战士。
  《冬与狮》呈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道缩影,以文学的方式呈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个人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在血与火中锻造而成的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史诗和构建起中国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建立的巍峨丰碑。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