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小木耳”成就乡村“大产业”
产业兴心气旺,木兰县建国乡东山村踏上奔富路
文章字数:1048
  不少村民成为木耳“专业户”。
  ■曹华君 本报记者 罗彦坤
  木兰县建国乡东山村村民邹家云刚刚卖掉了自家最后一批木耳,一算账收入了3万多元。
  几年来,在驻村工作队的产业建设引领下,“小木耳”成了东山村的“大产业”,家家户户参与产业发展,踏上了增收致富路。
  乡村产业全覆盖
  家家都是“专业户”
  56岁的邹家云,今年是第一年参与地摆木耳栽培,在全村算不上第一批“专业户”,但却是最大的一户。
  邹家云租下村委会旁的一块空地,一共摆了7000多个木耳菌包。之所以敢迈这么大步子,是出于她对驻村工作队的信任。驻村工作队全程提供技术支持,还帮着销售,邹家云和老伴儿孙立波一商量,就把自家的地都流转了出去,专门干这个。“清明进菌包,端午码垛子,入伏就出头茬木耳,持续到上冻能摘四五茬,一个菌包出一两干木耳,一斤干木耳卖50元。”邹家云说。现在,邹家云的木耳大部分都是线上销售。从摆下菌包到采摘、晾晒,邹家云每天都在社交平台发短视频展示,木耳还没等摘完,订单就攥下一大把,晾干后得赶紧发货。
  村里的产业除了木耳栽培,还有中草药种植、黄牛养殖,参与方式包括承包、入股、分红多种形式。由于黑木耳栽培技术门槛低,投入成本相对较少,不到几年工夫,全村过半村民都成了木耳“专业户”。
  壮大村集体经济
  打造“撤不走的驻村工作队”
  木兰县建国乡东山村曾是省级贫困村,也曾是木兰县最大的贫困村,8个自然屯共有村民721户。这几年,在哈市外事办驻村工作队的产业引领下,乡亲们踏上了奔富路。产业兴旺带动了持续增收,巩固了脱贫成果,拓宽了增收致富路。
  邹家云家过去是东山村的贫困户,30多岁的儿子患脊髓炎瘫痪在床,曾让这三口之家丧失生活的信念。“这都得感谢驻村工作队,是他们送来了好政策、好产业,也给我家送来了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邹家云说,孩子有病,她和老伴儿离不开家,如今守着家门就参与了产业发展,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几年间,驻村工作队为东山村修建了西门塔尔母牛养殖场;购置了农机具,成立了机耕队;帮着村里更换了饮水设备,维修了电机;修缮了一条条田间路;逐村架起了太阳能路灯……
  日益兴旺的产业,让村集体经济逐渐壮大,已经形成了一支“撤不走的驻村工作队”。
  产业兴心气旺
  幸福生活节节高
  产业兴旺带动了乡风文明建设,东山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村民们奔富的精气神儿也越来越足,这从东山村秧歌队的发展壮大就能看得出来。
  秧歌队的赵华海告诉记者,几年下来,秧歌队从几人发展至七八十人。村民魏福财说,如今家家户户的日子好了,只要是农闲时节,东山村的秧歌就不断,乡亲们用铿锵劲舞迎接节节高的幸福生活。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