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隔离转运背后的“逆行者们”
——记哈尔滨市隔离转运工作专班
文章字数:2000
  隔离点内的转运班组成员。
  满旭波 本报记者 尹明
  时钟指针指向凌晨2点,入住某隔离酒店的170余名隔离人员已经进入梦乡,但集中隔离点灯火通明,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医护人员在整理刚接收的安置人员信息,公安干警在调看监控设备、巡查楼层,身着二级防护服、肩扛喷雾器的疾控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环境消杀,驻点负责人通过视频向指挥部报告情况……疫情面前,冲在前方负责隔离转运的抗疫人员筑起防护堡垒,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疫情防控隔离观察点上演。
  高效运转的联合工作班组
  针对疫情,哈尔滨市和各区县(市)坚持领导挂帅,分别组建了应急管理、卫健、公安、疾控、生态环境、市场监管、消防救援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隔离转运工作专班,在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专班人员集中办公,实体化运作。结合任务,隔离转运专班设置了宾馆调配、感染防控、信息统计、督导检查、后勤保障、应急处置等工作组,分别负责隔离宾馆踏查、改造、使用管理、人员转运等工作。
  由于时间紧、任务急,一周7天,专班人员每天工作到凌晨一、二点钟是常态,甚至通宵加班加点,第二天接续战斗,有力确保了各项防疫指令的有效贯彻落实。为帮助隔离点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多部门联合组成督导检查组,采取随机抽查、夜查夜访、调取监控等方式,开展常态化督查,促进提高隔离点管理水平。隔离转运工作专班每日召开隔离转运问题视频调度会,各隔离点点长和各区、县(市)有关同志通过视频参会,会上协调解决隔离转运工作中遇到的复杂问题。
  拓展资源统筹调配使用
  落实隔离观察点资源 “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用而无备”的要求,确保隔离宾馆开设符合医学观察条件,选择符合标准、适合作为集中隔离点的宾馆,由住建、卫健、公安、疾控、消防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重点围绕房屋年限、结构安全、住房条件、“三区两通道”设立等相关方面开展资料审查、现场核验。严格按照“先改造、再验收、后使用”的原则,派出专家对宾馆进行“三区两通道”功能区的设计,宾馆改造完成后,由疾控专家审查验收,建立成为医学隔离观察点。按照有关要求,安装、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全覆盖视频监控,对开设的隔离点房间安装电子门封,加强隔离人员隔离管理,有效防止交叉感染。建立隔离房间市级统筹调配机制,保证部分区县(市)突发疫情时隔离房间的使用需求。
  建立充足预备队
  每成立一个医学隔离观察点,应急管理、卫健等部门工作人员均会对该隔离点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对隔离点内部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逐项解读,对隔离留观、核酸检测、房间消杀、餐食供应、医疗垃圾转运、信息化管理等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在满足在用隔离点管理人员需求外,还建立充足预备队,对预备队人员进行实战模拟专业培训,确保满足我市疫情工作需要,同时,也时刻准备着赴省内其他地市,协助当地政府开展隔离管控工作。为优化隔离转运流程,明晰突发情况处置程序,应急管理、公安、卫健、疾控等单位,在定点隔离宾馆开展隔离转运应急演练,模拟构建实战场景,突出个体防护、闭环转运、车辆保障、环境消杀、解除隔离等重点环节处置,以此提高隔离观察点工作人员专业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规范隔离转运流程
  为进一步做好集中隔离观察点各项工作,坚持用制度规范流程,先后编制《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工作流程和操作手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医疗组工作制度》《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消毒与垃圾处置程序》等制度,通过制度规范卫生防疫、健康监测等工作。同时,开设的所有隔离点,均在隔离观察点启用前、工作人员到位后,在隔离点内召开工作部署会议,发放制作好的各组职责,明确每个人在隔离任务期间的工作,并且建立微信群、组织机构图等加强联系,保证在开点之后工作井然有序。
  给隔离人员家一般的温暖
  温暖也是无处不在,工作人员们在隔离观察点大堂悬挂“欢迎亲人回家”等标语,播放歌颂祖国、热爱家乡的歌曲,向隔离人员发出《致家人的一封信》;针对安置人员的年龄、身体状况科学营养配餐,保证营养需求;成立微信群,发送温馨提示和各项通知,在群内互动。了解掌握隔离人员情况,隔离人员中有78岁的老人,有3岁的儿童,有孕妇,有坐轮椅的残疾人,有患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人员,每日必须要时刻关注特殊人群,解决他们医疗和生活上的各种问题。隔离人员在隔离期间,生活空间有限,不能像往常一样及时和外界面对面交流。为防止出现心理问题,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耐心开展心理疏导,及时化解隔离人员的紧张情绪,减轻其心理负担。工作人员尽心尽力把党和政府对集中隔离人员的关爱落实到每一个细节,给予了隔离人员“家一般的温暖”。
  “一次次的核酸检测,一次次的物资补给,为了我们隔离人员而劳顿奔波的工作人员,在枯燥无聊的隔离生活中总会变着法儿地给我们带来快乐。无论是国庆节,还是重阳节,总有满满的节日气氛,拿着工作人员发的小国旗,听着宾馆播放的国歌和家乡歌曲,我们深深地感恩祖国母亲,感恩家乡哈尔滨。”百姓的心声是对所有隔离转运工作者们最大的肯定。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