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回乡创业新农人喜迎“薯光”
双城区万隆乡3500亩马铃薯喜获丰收
文章字数:680
  小小马铃薯,致富“金蛋蛋”。
  ■郭兴东 本报记者 王东文/摄
  金秋十月,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双城区万隆乡马铃薯种植基地里,60多岁回乡创业的“新农人”吴淑芬,脸上挂着发自心底的笑意,眼前3500亩马铃薯喜获丰收,这是她期盼的“薯光”。
  吴淑芬眼前这片田里,一辆辆马铃薯收获机械正在作业,一串串硕大的马铃薯被翻出地面,乡亲们忙着将马铃薯分拣、装袋,停在一旁的大货车正等待起吊装车……这是双城区目前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收获季节,客商纷纷进村,甚至把货车直接开进了秋收现场。
  吴淑芬告诉记者,她其实得算回乡创业的“新农人”。吴淑芬家在杭州,建新村是她的老家。28岁那年,吴淑芬作为随军家属离开了家乡,一走就是30多年。她从事过人力资源、建筑等多个行业,在外摸爬滚打多年,心里却始终惦念着家乡。今年是吴淑芬回乡创业的第一年,她投入近4000万元购买种植土豆的大型农机,回乡成立了哈尔滨兵利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大家建起马铃薯种植基地,发展规模化种植。她自己没有什么种植经验,但聘用了专业“高手”,顺利迎来了收获季节。基地的马铃薯长势非常好,经过专家测产,每亩平均产量可达5000斤左右,初步测算可收获马铃薯1万吨。
  双城区农业农村局郭兴东介绍,这个种植基地的土层深厚、土壤疏松、光照充足,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马铃薯生长。经过检测,合作社出产的马铃薯品相上乘,现在主要销往省内各地市和吉林、河北等地,深受客商欢迎。
  吴淑芬说,家乡的黑土地,果然不负乡亲的辛苦劳作。现在,越来越多的乡亲把致富梦和合作社发展紧紧绑在一起,她计划明年带领合作社向牧业方向拓展,让乡亲们对建新村的明天有更多、更美的期待。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