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在希望田野上 “丰”景这边独好
“秋收队员”错峰下地、分散干活,帮乡亲们颗粒归仓
文章字数:813
  大型机械收割庄稼。本报记者 王博宇 韩伟摄
  本报记者 郝欣
  “错峰下地,分散干活,做好个人防护,做到防疫秋收两不误……”10月9日清晨,巴彦县松花江乡民胜村里,大喇叭又响起了秋收提示,不用特别安排,“秋收队员”们自觉地分批出门,下田义务帮乡亲们收粮。
  一台台联合收割机在玉米地里驰骋着,一走一过就“净地”了,一辆辆运粮车排队守在地边等着装车,现代化大机械已成为秋收的绝对主力。跟在“铁牛铁马”身后,吕军和几位乡亲在捡拾着收割机掉落的玉米棒,他们互相间隔着几米远,在搜索中前行,像极了油画中的场景。
  “咱黑土地产出的好粮,可不能浪费,这都是乡亲们用汗水换来的,一粒也不能浪费。”吕军手脚麻利,边说着话,边把捡回的玉米棒送上了运粮车。
  吕军是村里的种粮大户,种了半辈子玉米。今年,他把自家的400亩玉米地托管给合作社种植。“合作社负责统一种植收割,我享受旱涝保收,咱得了实惠,还给农业现代化作了贡献。”吕军说。
  地交给合作社规模化种植,家里400亩玉米也已收割完毕,原本省心省力的吕军却没闲着,他报名加入了村里农机合作社组织的“秋收队”,帮着没完成收割的乡亲们收粮。“有这些‘大家伙’唱主角,累不着啥。”吕军说,参加秋收队的乡亲们都很尽心,每一次弯腰,就等于给乡亲们家的粮仓又添一把收成。
  抗疫期间,巴彦的秋收“丰”景也与往年不同。按照巴彦县疫情防控期间的秋收生产要求,为减少人员流动,合作社所有参加秋收人员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住宿。这几天吕军没回家,吃住都在合作社里。“吃是分餐吃,住是分屋住,每天就是合作社、庄稼地两点一线。”虽然也惦记家,但吕军说:“疫情防控是头等大事儿,咱得遵守规定,全力配合。”
  “今年真是个难得的丰收年!”又送走一车粮,吕军直了直腰感慨着。他家400亩玉米地大丰收,吕军说:“我盘算过了,今年能收入20万元!”
  疫情防控保秋收,不误农时抓生产,吕军和乡亲们为保持距离,在田间地头也少了聚堆交谈,但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他们喜上眉梢的踏实感藏不住。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