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创新方案
文章字数:574
  背景新闻
  中国创新生态空间保护模式,将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和生态极脆弱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进行严格保护。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环境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制度创新,是中国的一个原创性概念和生态保护模式,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
  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国家编制环境功能区划,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对各类主体功能区分别制定相应的环境标准和环境政策,这也是首次在全国性文件中提及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2017年《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提出,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国土生态空间得到优化和有效保护,生态功能保持稳定,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更加完善。
  目前,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基本完成,初步划定的全国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比例不低于陆域国土面积的25%,覆盖了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覆盖了全国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键区域。
  中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倡议,入选联合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全球15个精品案例。近年来,中国生态保护红线实践对国际社会已经产生重要影响。目前,中国政府已初步完成了生态保护红线,技术方法成熟,配套的政策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可以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借鉴和推广。
  综合新华社、中新网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