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访法 “破镜”难重圆
文章字数:1422
左图:2月25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参加欧盟领导人视频峰会。
右图:9月14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美国华盛顿出席国会听证会。新华社发
法国总统马克龙5日在总统府爱丽舍宫会见到访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双方讨论了“潜艇危机”后两国如何恢复互信等问题。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法美恢复了对话,但这一事件让法国进一步认识到美国并不尊重盟友利益,也进一步反映出两国之间的深层次矛盾难以化解。正如法国外交部长勒德里昂所说,“危机并未结束”。
怒气犹存
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上月宣布建立新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澳将与美英合作在澳建造核潜艇。与此同时,澳方撕毁与法国海军集团签订的数百亿美元潜艇大单。法美关系因此出现裂痕,法国痛批美方“背后捅刀”,甚至一度召回驻美大使。
为缓和矛盾,美国总统拜登日前主动与马克龙通电话进行沟通。法国媒体说,布林肯此次访法,一是为了继续围绕相关议题与法方商谈,二是为法美两国总统10月底在欧洲会晤打前站。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法国政府对布林肯此次来访进行了“冷处理”。
布林肯4日抵达巴黎,但勒德里昂当天先与欧盟其他成员国外长交流并协调立场,次日才与布林肯会面。法国外交部发言人4日在记者会上表示,法美关系摆脱危机需要时间,美方不仅需要作出承诺,更要拿出“具体行动”。
虽然马克龙5日会见了布林肯,但这次会见起初并没有安排在总统的计划日程里。勒德里昂同一天上午与布林肯会谈后,没有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也没有向媒体宣布会谈成果。
法新社指出,布林肯此次在巴黎经历的“冷遇”与他6月访法时受到的热情接待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法国对美国“怒气犹存”。
认清面目
法国专家认为,此次“潜艇危机”令法国遭受了巨额经济损失,也让其进一步认清了美国等盟友的真面目。
法国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院国际问题专家巴泰勒米·库尔蒙指出,美英澳宣称建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是为了加强印太地区的“多边主义”,但结果却是排挤法国,疏远新西兰,多边主义反而遭到了破坏。而且,美国和澳大利亚用核动力潜艇取代法国的常规动力潜艇,这一做法将加剧印太地区的军备竞赛风险。
法国历史学者让-路易·蒂埃罗在《费加罗报》上撰文说:“(美国)冠冕堂皇地强调多边主义和盟友之间的团结,但实际上依旧根据自身利益决定一切,仍然是‘美国优先’。”
法国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帕斯卡尔·博尼法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法国必须摆脱对美国的“天真幻想”,“必须看到我们虽然和它有同盟关系,但在经济领域,美国是一个不惜使用不公平手段的竞争对手”。
破镜难圆
分析人士指出,无论是在印太战略还是北约问题上,法国近年来坚持推动“欧洲战略自主”,试图让欧洲摆脱对美国的战略依赖。这次“潜艇危机”反映出的正是法美在地缘政治上的深层次矛盾。
法国欧洲展望与安全研究所所长埃马纽埃尔·迪皮伊认为,“潜艇危机”表明法国在印太地区被边缘化,同时也引发欧洲对自身防务问题的反思。“美国的背信弃义意味着,欧洲必须基于共同的战略利益团结起来。”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蒂埃里·德蒙布里亚尔说,法国应积极推动“欧洲战略自主”,必须与欧洲盟友找到真正的共同战略利益,绝不能成为美国的附庸。作为前车之鉴,“欧洲人必须看到,美国40年来在中东所犯的错误已经严重削弱了欧洲”。
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国际关系专家贝特朗·巴迪指出,拜登在竞选总统时曾承诺“重塑美国的外交政策”,但这次“潜艇危机”让法国认识到,这种“重塑”对欧洲不利。可以预见,欧美关系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
(新华社巴黎10月5日电)
右图:9月14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美国华盛顿出席国会听证会。新华社发
法国总统马克龙5日在总统府爱丽舍宫会见到访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双方讨论了“潜艇危机”后两国如何恢复互信等问题。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法美恢复了对话,但这一事件让法国进一步认识到美国并不尊重盟友利益,也进一步反映出两国之间的深层次矛盾难以化解。正如法国外交部长勒德里昂所说,“危机并未结束”。
怒气犹存
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上月宣布建立新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澳将与美英合作在澳建造核潜艇。与此同时,澳方撕毁与法国海军集团签订的数百亿美元潜艇大单。法美关系因此出现裂痕,法国痛批美方“背后捅刀”,甚至一度召回驻美大使。
为缓和矛盾,美国总统拜登日前主动与马克龙通电话进行沟通。法国媒体说,布林肯此次访法,一是为了继续围绕相关议题与法方商谈,二是为法美两国总统10月底在欧洲会晤打前站。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法国政府对布林肯此次来访进行了“冷处理”。
布林肯4日抵达巴黎,但勒德里昂当天先与欧盟其他成员国外长交流并协调立场,次日才与布林肯会面。法国外交部发言人4日在记者会上表示,法美关系摆脱危机需要时间,美方不仅需要作出承诺,更要拿出“具体行动”。
虽然马克龙5日会见了布林肯,但这次会见起初并没有安排在总统的计划日程里。勒德里昂同一天上午与布林肯会谈后,没有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也没有向媒体宣布会谈成果。
法新社指出,布林肯此次在巴黎经历的“冷遇”与他6月访法时受到的热情接待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法国对美国“怒气犹存”。
认清面目
法国专家认为,此次“潜艇危机”令法国遭受了巨额经济损失,也让其进一步认清了美国等盟友的真面目。
法国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院国际问题专家巴泰勒米·库尔蒙指出,美英澳宣称建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是为了加强印太地区的“多边主义”,但结果却是排挤法国,疏远新西兰,多边主义反而遭到了破坏。而且,美国和澳大利亚用核动力潜艇取代法国的常规动力潜艇,这一做法将加剧印太地区的军备竞赛风险。
法国历史学者让-路易·蒂埃罗在《费加罗报》上撰文说:“(美国)冠冕堂皇地强调多边主义和盟友之间的团结,但实际上依旧根据自身利益决定一切,仍然是‘美国优先’。”
法国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帕斯卡尔·博尼法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法国必须摆脱对美国的“天真幻想”,“必须看到我们虽然和它有同盟关系,但在经济领域,美国是一个不惜使用不公平手段的竞争对手”。
破镜难圆
分析人士指出,无论是在印太战略还是北约问题上,法国近年来坚持推动“欧洲战略自主”,试图让欧洲摆脱对美国的战略依赖。这次“潜艇危机”反映出的正是法美在地缘政治上的深层次矛盾。
法国欧洲展望与安全研究所所长埃马纽埃尔·迪皮伊认为,“潜艇危机”表明法国在印太地区被边缘化,同时也引发欧洲对自身防务问题的反思。“美国的背信弃义意味着,欧洲必须基于共同的战略利益团结起来。”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蒂埃里·德蒙布里亚尔说,法国应积极推动“欧洲战略自主”,必须与欧洲盟友找到真正的共同战略利益,绝不能成为美国的附庸。作为前车之鉴,“欧洲人必须看到,美国40年来在中东所犯的错误已经严重削弱了欧洲”。
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国际关系专家贝特朗·巴迪指出,拜登在竞选总统时曾承诺“重塑美国的外交政策”,但这次“潜艇危机”让法国认识到,这种“重塑”对欧洲不利。可以预见,欧美关系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
(新华社巴黎10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