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从联络站上“星”,到代表争当“明星”,哈尔滨市人大代表履职服务中心打通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追“星”路上 人大代表与百姓心贴心
文章字数:3564
  本报记者 尹明
  “人大代表梳理出百姓关注的老旧小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滞后问题,街道党工委积极争取,最终促成了全省首家道德文化与社区养老服务一体的养老驿站落地……”
  9日上午,在刚刚落成的市人大代表履职服务中心里,南岗区荣市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王军等人的经验分享,诠释了星级代表联络站的宗旨——打通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监督“一府一委两院”工作;明星代表栾芳的履职故事,展开了三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铺就的筑星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大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把有效发挥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作用作为代表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代表履职平台载体建设上破题,在全市创新开展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按照“一年试点、两年扩面、三年见成效、届末全覆盖”的工作思路,从2018年的15个试点站,到2019年底131个,到2021年全市325个实现全覆盖。
  一批设施完善、成效明显的人大代表联络站相继建成,一个综合健全的市级代表履职服务中心落地,它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改变,更多的是心理方面的变化:越来越多老百姓愿意走进联络站反映问题。“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一批人大代表发挥监督推动、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一项项民生实事、老百姓的“天大小事”的落实和解决,人大代表相继走到群众身边,基层人大的工作慢慢走进百姓心中。
  A
  谋篇布局 构建人大代表履职“全网络”
  2018年7月,首批15个人大代表联络站示范站相继落地,最初,市人大常委会就提出了“八有”的建设标准(有场地、有标识、有人员、有制度、有经费、有活动、有台账、有实效),指导各区、县(市)科学化布局、标准化建设。各区、县(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市人大“建在基层、覆盖选区、方便联系”的建站原则,结合代表特长、行业特色、地域特点,科学合理设置站点。
  南岗区和平房区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建立代表联络站中心站,形成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一个平台上工作发声,场所设施共建共享共用,人员配备上互帮互助互补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宾县宾西开发区管委会将代表联络站建在开发区里,方便企业家代表集中反映问题,政府知晓问题、解决问题;方正县松南乡将代表联络站建在企业里,方便代表了解产业发展;呼兰区、五常市在法院、检察院建站,便于代表监督工作;五常市八家子乡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优势特色资源为依托,建立了全省第一家设在家庭农场中的省人大代表联络站。各区、县(市)因地制宜研究谋划、科学布局,在标准基础上实现了特色化、实效化。
  市人大常委会在指导区、县(市)标准化建站的同时,探索市级平台载体建设,进一步拓展代表履职空间,在市人大常委会建立人大代表履职服务中心,涵盖宣传展示、会议培训、代表工作、阅读交流、宪法宣誓等多个功能区,重点为全国、省人大代表提供履职学习、接待群众、研讨交流的固定场所。至此,全市“中心—联络站—工作室”上下延伸、畅通的代表履职网络体系已构建完成。
  B
  创新模式 联络站里书写“大文章”
  “代表联络站的建设只是第一步,按照一定标准建好了站,在这里搞活动,发挥实质性作用,才是根本目的。”2019年10月,市领导先后来到道外区南马路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南岗区荣市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等地,与进站代表、辖区居民座谈,调研了解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和工作情况并强调指出:要进一步建好用好人大代表联络站,打通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好地为全市振兴发展服务。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四个进站”的工作要求,各区、县(市)结合各自实际,创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到了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
  ——察民情,推动民生问题解决。“工作忙,没时间,不是不到百姓身边来的理由。要让代表联系人民群众成为一种常态”。通过每月定期的接待日、活动日、微信群等方式,人大代表零距离倾听民声,全方位关注民生,大量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得以解决。平房区联盟街道居民反映小区南侧粮食加工厂粉尘污染影响生活,联络站邀请区环保局领导进站听取情况,并对处理情况全程跟进,组织开展了居民诉求答复活动,环保局介绍了企业整改情况,粉尘污染得到解决,居民表示非常满意。
  ——汇民智,监督推动政府工作出实效。人大代表联络站不仅是代表收集民意、听取民声的渠道,也是发挥代表监督作用的重要平台。道外区组织进站代表反复20余次征集群众意见、现场实地踏查、集中研究探讨,提出“大新街、北新街、东北新街、海员街”更名为“友谊东路”的建议,得到市政府高度重视、批准更名,结束了“一街四名”的混乱局面。阿城区组织代表通过接待日收集石材运输导致道路破损、拆除违法建筑等方面意见建议20余条,及时转化为代表建议,推动5条主要公路启动维修建设,规范划置5000多个停车位。五常市八家子乡代表联络站驻站代表石畅,几次把“村里的事儿,老百姓的声音”带进省人代会,再把省两会精神第一时间带回田间地头,积极协调农村商业银行,在全市率先运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承接金融扶贫任务,让该乡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坐享政策红利,打通了金融扶贫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为全市金融扶贫探索了有效途径,做出了榜样。
  ——解民忧,化解矛盾在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不仅要反映群众“所需”,更要有“所应”,要把反映的问题解决好,架起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南岗区荣市街道代表联络站驻站代表指导辖区信访工作,解决13件信访积案,为群众化怨气、促和气。道里区驻站代表多次对辖区内上访人员进行法律援助讲解。平房区探索“代表联络站+”新模式,在各街镇信访摸排的基础上,组织区信访部门、人大代表、来访群众、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特殊接访,协调解决居民小区二次供水改造、室温不达标等问题,以解决问题的实效取信于民。
  C
  追“星”时代 彰显人大担当作为
  在18个代表联络站建设立法联系点,组织代表围绕“三农”问题提出立法需求,征集20余条立法意见建议;围绕环卫工人早午餐补助资金问题组织人大代表、一线环卫工人和市城管局、市财政局的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督促问题解决,既丰富了联络站工作内容,拓宽了代表参与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渠道和途径,也使人大常委会的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把代表联络站建成人大依法监督的助推器。市人大常委会切实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平台载体作用,有计划地将立法、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等常委会重点工作与联络站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实践。
  各区、县(市)精心设计,在特色化、专业化上下功夫。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市和区、县(市)人大常委会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人大代表联络站紧密结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心系三农·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19名全国、省人大代表赴尚志市鱼池乡新兴村,就农村生产生活情况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了解情况,承诺将为清洁能源发展开通绿色通道,对村亮化、办公用房扩建给予资金支持,加大对尚志电网改造投入等。各区、县(市)积极探索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为群众办实事的有效形式,道里区开通人大代表直通车,南岗区组织代表“三走进、三对接”,开展“三评、四建、一考”,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人大代表的使命担当。通过三年多的实践,全市已建成人大代表联络站325个,提前完成全覆盖工作目标,工作重心由“增量扩面”转变为“提质增效”。
  为进一步推动代表联络站工作深入开展,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星级人大代表联络站”和“明星人大代表”评选工作,通过区、县(市)自主推荐、初审、网上投票、评审小组会议研究、相关部门审核等多个环节,评出13个人大代表联络站为星级人大代表联络站,全市共评出明星人大代表9名。通过树典型、立标杆、作示范,指导各区、县(市)互相学习交流,学亮点、找差距,激励和带动各级人大代表更好的履职尽责、发挥作用,为更好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搭建平台、畅通渠道,推动全市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创新发展。截至2021年8月,全市各代表联络站共开展代表接待日2987次,参加代表12558名,接待选民群众6733人,征集意见建议1380余条,解决问题861件。组织代表述职981次,述职代表2086名,参加群众31989名,评议满意率基本在90%以上。
  代表联络站的运行让人大工作有了新的起色,更贴民心、更接地气,初步实现了“联络站在哪里,代表就在哪里”的设想,呈现出代表履职的生动局面。代表联络站从小事入手,从实事做起,办老百姓希望做的事、得实惠的事,实现了代表与群众接触“零距离”。同时,在推进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过程中,也更多看到人大代表的身影,听到人大代表的声音。基于代表联络站之上建立的市级人大代表履职服务中心将把好传统一直延续下去,成为人大代表学习交流的好阵地、履行职责的好平台、联系群众的好桥梁、党政听取人大代表意见的好场所。未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哈尔滨市人大代表联络站、代表履职服务中心将更加与时俱进、蓬勃发展,焕发无限生机活力!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