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金秋田园收获季最是“稻黄虾肥”时
通河县“吉尼斯稻香村”通过立体“套种养”,让稻农在一块田里收获双重效益
文章字数:824
  时近中秋,稻田小龙虾陆续离田上市。
  ■本报记者 罗彦坤
  秋到冰城,翠绿稻海“镀”金黄。距庄稼收获还有一个月时间,通河县富林镇“吉尼斯稻香村”的乡亲们却提前迎来了第一茬收成——随便提一网,就能捞出半篓肥硕的稻田小龙虾。立体“套种养”模式,让这里的稻农在一块田里收获双重效益,更让“通河大米”的生态有机名头越来越响。
  从稻田中提起一条地笼,随手捡出一只小龙虾,用电子秤一称:一两四。“几克重的小虾苗,在稻田里养仨月,能长到一两就算丰收,长这么大个的,以前可没有过。”通河县稻米产业协会秘书长李久明脸上绽放着笑容说,“这得益于哈尔滨市农科院水产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也与这块稻田多年来推行有机种植有关。好苗配上好技术,再有好山好水,才能有这样的好收成。”
  “吉尼斯稻香村”这块田归属于通河县五合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全县农业技术观光示范园区。该合作社共有稻田10.2万亩,在通河县较早推行有机种植,推广稻田“套种养”模式,不但有小龙虾稻,还有鱼稻、鸭稻、蟹稻,乡亲们摸索出一整套成熟的“套种养”经验。
  稻田立体“套种养”,丰富了农产品品类,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种养品种之间相得益彰,让彼此身价倍增。稻田为养殖提供了广阔空间,稻田养殖又为稻米贴上了有机品质“活标签”。品质优良的生态有机稻米因此闯出了更大市场,每年不等秋收,就被来自全国的米商抢购一空。
  “通河大米”品牌崛起,蜚声全国。通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乡亲们鼓了腰包,过上了小康生活。立体套种养,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农业强了,农村美了,农民富了,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农业观光也为乡村送来了“文旅饭”,赏乡村美景,吃上一碗喷香的新米饭,配上鲜美的小龙虾……美景美食成为乡村游必不可少的项目。
  李久明告诉记者,从现在至中秋节,这块地里的稻田小龙虾会陆续离田上市,每斤能卖到70元,是历年来价格最高的一年。下一步,通河县稻米产业协会将继续推广高品质种植、养殖模式,提升生态有机稻米品质和知名度,不断擦亮“通河大米”这块金字招牌。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