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救人”与“救市”思辨
新华社记者 傅云威 徐 超 刘轶芳
文章字数:4563
  疫情汹汹之际,究竟先“救人”还是先“救市”?疫情防控与经济复苏,孰轻孰重?新冠病毒依然肆虐的当下,上述两难问题赫然位居全球抗疫大考必答题之列,有待各国政府认真思考。
  作为较早阻击病毒的国家,中国面对疫情考验,一无先例可循、二无参考答案。中国政府以果敢的担当精神、超群的治理智慧和高效的执行能力,果断破题,从容作答,化两难为两全,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今年,当疫情在美国等一些国家肆虐时,《纽约时报》发表题为《中国如何击败病毒并实现经济强劲恢复》的文章,承认中国有效控制疫情并取得长期经济回报。中国出色的抗疫答卷展现出有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提振世界经济的中国能力。
  思辨之一:
  破解抗疫大考的中国智慧
  疫情汹汹之际,究竟先“救人”还是先“救市”?疫情防控与经济复苏,孰轻孰重?新冠病毒依然肆虐的当下,上述两难问题赫然位居全球抗疫大考必答题之列,有待各国政府认真思考。
  作为较早阻击病毒的国家,中国面对疫情考验,一无先例可循、二无参考答案。中国政府以果敢的担当精神、超群的治理智慧和高效的执行能力,果断破题,从容作答,化两难为两全,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破解全球抗疫考题的中国智慧,首先体现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与辩证处理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关系等方法论。
  疫情防控与经济复苏既对立,又统一。短期看,防疫所必需的各种限制措施,不免影响经济复苏;但若放任疫情蔓延,经济复苏将无从谈起。在这方面,中国推行的果断举措,备受外界肯定。
  约旦工贸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巴沙尔·贾比尔高度称赞中国采取的严格防疫举措。他认为:“较之某些西方发达国家防疫不力,中国的疫情防控措施堪称真正的管理奇迹,让世界看到战胜疫情和经济复苏的曙光。”
  作为去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严格管控举措的价值。西班牙《起义报》日前刊文指出,中国政府的严格限制措施使其在很大程度上以比大多数国家更快的速度遏制住了新冠病毒的蔓延,从而使中国经济经受住疫情不利影响。
  英国《柳叶刀》杂志近期发表分析文章认为,对疫情实行严格管控战略的国家,在健康措施、财富创造和公民自由方面,要比那些对疫情控制得不好的国家做得好。
  “中国在全球抗疫考试中拿到了高分,这毋庸置疑!”澳大利亚经济学家郭生祥说,“北京恰当地处理了抗疫与复工复产的复杂关系,这非常不容易。”
  破解全球抗疫考卷的中国智慧,也体现为中国领导人统筹运用政策工具箱,让宏观政策、微观政策和社会政策形成合力。
  疫情暴发后,中国政府没有一味开启流动性闸门,大水漫灌,而是保持货币政策稳健审慎的总基调,注重预调、微调;同时,适时给予经济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确保重点领域、重大工程、重要部门正常运营。
  对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评价说,中国政府通过危机应对措施、流动性供应、财政政策和金融支持,努力减轻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IMF对这些政策措施表示支持。
  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表示,中国抗疫成就得益于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政府规划”。他认为,中国宏观政策、微观政策和社会政策“互相配合,十分精妙”,其间还会根据情况进行动态调整,适应了疫情形势。
  危机往往蕴藏着机遇。中国在抗疫过程中,展现出善于借力借势的智慧,集中表现为着眼未来,锐意创新。摩根士丹利指出,疫情条件下,新科技应用场景进一步发展。未来产业发展将更依赖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新基建”,而中国正在这些领域持续发力。
  破解全球抗疫考卷的中国智慧,还体现为主动作为,推动多边合作,立己达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哈萨克斯坦“塔拉普”应用研究中心主任拉希姆·奥沙克巴耶夫指出,众所周知,中国是世卫组织的主要捐助者之一。“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哈萨克斯坦等国在抗疫药物、医疗设备、防护设备等方面得到中国人民帮助,这是无价的。”
  而今,全球抗疫大考仍在继续,各国答题思路不一,效果迥异。中国答卷以其清晰的成效而为智者竞相传阅,引为镜鉴。
  “中国的战疫经验和复苏策略,会在其他国家和未来全球治理中发挥作用,”林斯分析说,“不过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每个国家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类似的规划。某些国家的当务之急是克服管理失误和疫情溯源等领域的政治化倾向。”
  思辨之三:
  提振世界经济的中国能力
  去年伊始,新冠疫情暴发初期,美国《纽约时报》发表题为《抗疫情还是保经济?中国艰难寻找平衡》的文章,质疑中国采取的严格抗疫措施“正对数百万人的生活和生计造成危害”。
  一年后,当疫情在美国等一些国家肆虐时,《纽约时报》又发表题为《中国如何击败病毒并实现经济强劲恢复》的文章,承认中国有效控制疫情并取得长期经济回报。文章说:“许多国家在如何平衡保护公众健康和保持经济运行方面存在争论。在中国几乎没有,两件事它都做到了。”
  从批评质疑,到认可信服。中国出色的抗疫答卷展现出有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提振世界经济的中国能力。
  提振世界经济的中国能力,源于中国立足自身、迅速恢复经济发展的定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弗朗切斯科·格里戈利认为,在疫情面前,不应将生命与生计对立起来。防疫措施必须在两者之间取舍的看法忽视了一个事实,即封锁措施带来的长远效果可能抵消其短期代价,给整体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疫情初期,中国快速实施限制措施,短时间构筑起严密的防控体系。有效控制疫情后,中国推进常态化防控机制,大力推进复工复产。2020年,中国经济仅在一季度出现下滑,随后逆势上扬且增速加快,成为当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澳大利亚流行病学专家迈克尔·图尔认为,中国实践证明,严格防控疫情在健康和经济方面都会带来巨大好处。
  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讲师、中国问题观察员古纳塞克拉表示,中国疫情防控措施务实且必要,得到民众信任和支持。中国对疫情的迅速反应和宏观调控,为企业提供了防护网并帮助它们迅速恢复。
  提振世界经济的中国能力,源于中国面向世界、助力伙伴走出衰退的实力。
  中国快速恢复生产,为疫情下全球生产、生活物资供应提供稳定保障;中国提振国内消费,为各国商品与服务出口带来市场红利。
  一组近期发布的官方数据更具说服力: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对东盟、欧盟、美国的贸易额同比分别增长24.6%、23.4%、28.9%;今年上半年,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5.6%;欧盟统计局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继续保持欧盟最大贸易伙伴地位;日本财务省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日本对华出口连续13个月同比增加,中国继续保持日本最大出口市场地位……
  阿根廷拉努斯国立大学教授、中国问题专家古斯塔沃·吉拉多评论说,中国经济企稳恢复产生外溢效应,为其他经济体走出衰退阴霾、加快经济复苏带来积极影响。
  提振世界经济的中国能力,源于中国着眼长远、协调全球健康发展的功力。
  在疫情应对不力、经济饱受冲击后,不少发达经济体祭出强刺激政策,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缓解短期冲击,却在中长期埋下金融市场动荡、全球通货膨胀的隐患。
  中国在应对疫情过程中始终保持连续稳定的宏观政策,避免“大水漫灌”。作为全球供应链重要一环,中国正通过稳定供应、消化成本涨幅等举措,为抑制全球通胀压力、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复苏贡献重要力量。
  《华尔街日报》日前报道说,发达经济体的财政刺激是全球通胀的主要驱动因素,许多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给中国带来输入型通胀。然而,一些中国企业的产品出口价格涨幅显著低于原材料涨幅,意味着中国供应链正吸收部分通胀压力。有经济学家表示,跨国企业如果想要应对通胀,可能需要更加依赖中国。
  如今,变异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加速传播,给各国经济复苏带来新挑战。中国一如既往以科学、自信态度应对,继续努力平衡好“救人”与“救市”二者关系,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韩国京畿大学教授刘子阳认为,中国凭借率先恢复经济发挥积极影响,引领推动亚太地区和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时间证明,中国发展是世界稳定之锚和增长动力。”
  思辨之三:
  推动开放共赢的中国担当
  
  变异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疫情一再反弹,世界经济复苏不断面临威胁。疫情持续冲击下,少数国家出于一己私利选择“脱钩”“断链”,中国却在展现出非凡抗压韧性的同时,通过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宝贵动能,彰显推动开放共赢的大国担当。
  面对疫情考验,中国采取有力疫情防控和恢复经济措施,保障国内经济社会有序运行。在此基础上,中国经济持续快速恢复,国际合作不断拓展加深。
  “严格的防疫政策确保了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也让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得以迅速复工复产,在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的同时,增强了贸易商和投资者对中国的信心。”约旦工业、贸易和供应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巴沙尔·贾比尔说。
  从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再到消博会,在全球会展活动因疫情大量取消、推迟的背景下,中国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一系列大型国际展会,释放扩大开放的清晰信号,搭建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彰显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诚意。
  埃及开罗大学经济学教授拉沙德·阿卜杜表示,这些国际展会云集中外客商,大家共商、共享、共赢,推动国际商贸交流,促进生产要素跨境流动,让全球商界分享中国对外开放的红利。
  面对疫情考验,中国坚定加码开放举措:从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正式实施,到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提上日程,再到加大金融开放力度……这些重大举措,标志着中国正向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迈进。
  在巴西经济学家、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看来,中国政府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加开放的环境,增强贸易协定透明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些措施为吸引投资者创造了有利环境。
  “这能有效促进生产要素跨境流动、中外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创新商业模式,实现共赢愿景。”韩国京畿大学教授刘子阳说。
  面对疫情考验,中国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全球商品与服务提供高质量供需平台,为世界经济复苏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泰国暹罗智库主席、泰国正大管理学院副校长洪风表示,中国拥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链,为全球产业链的稳定作出积极贡献,助力世界经济早日走出低迷。
  菲律宾贸易与工业部长拉蒙·洛佩斯说,今年上半年,菲律宾对华出口和中国对菲投资均大幅增加,是菲律宾经济走出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
  面对疫情考验,中国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与各国携手发展,帮助更多国家融入全球产业链,增强抗风险能力,共享发展机遇。海外观察人士认为,这种强调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对各国克服疫情危机、重塑疫后经济十分重要。
  去年1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目前,中方已率先完成协定核准工作,期待协定年内正式生效。
  刘子阳认为,协定生效后将大幅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区域内生产要素和商品自由流动,带动粤港澳大湾区与RCEP成员双向投资。
  疫情期间,“一带一路”建设展现出强大韧性与活力,中欧班列逆势上扬,为全球经济寒冬注入暖流。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377列,为中外企业带来商机,为沿线民众送去实惠,成为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桥梁纽带。今年前7个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同比增长9.9%。
  “一个稳定、安全、繁荣的中国是全世界的广袤福田,随着中国开放步伐加大,其发展成果将惠及更多国家和地区人民。”洪风说。
  (综合新华社电)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