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他们把土地与市场连在一起,给蒜农带来可观效益的同时,也为冰城“农业老字号”注入新活力
“阿城蒜经纪人”就住在我们屯
文章字数:898
  外地客商到村里收购“阿城蒜”。
  本报记者 康福柱
  “呼兰的葱,阿城的蒜,双城的菇娘不用看……”口口相传的冰城“农业老字号”久负盛名。不过,发展至今,人们过上了小康日子,冰城农产品也早已更新换代,曾经名头响亮的“农业老字号”,有的只留在了顺口溜儿里。
  近些年,曾沉寂多年的“阿城蒜”异军突起,不仅重回人们视野,还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活力。蒜农们说,种蒜挣钱离不开村里的“大蒜经纪人”。这些就住在“咱屯里”的经纪人快速崛起,不仅引进了大蒜新品种,还让土地与市场无缝对接。他们给蒜农们带来可观效益的同时,也激活了“阿城蒜”的密码,帮助这个冰城“农业老字号”迎来新发展。
  A
  独头蒜 为“阿城蒜”贴上新标签
  “这些日子可忙坏了,三两天就进一车种子,总共进了11车,有60多万斤,现在总算整完了……”秦海滨说的种子,是他从山东购进的独头蒜种子。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这些蒜种需要提前大半年购入,之后在农户家里储存,明年4月初种到地里。
  秦海滨是“阿城蒜”主产地白城村的村民,同时也是一名“大蒜经纪人”。多年来,白城村等地的蒜农主要种植紫皮蒜。头脑活络的秦海滨一直在想:独头蒜的价格更高一些,能不能把种子引进阿城种植呢?通过去山东考察,他确信,阿城可以种植独头蒜。2010年,秦海滨率先从山东引进了10000斤蒜种试种,自己留了2000斤,余下的分给亲朋好友,当时不少村民不敢种这个新品种。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秦海滨引进的独头蒜新品种喜获丰收。首次试种就取得了成功,更重要的是,这些独头蒜每斤卖到了10元至12元,远远高于紫皮蒜价格,乡亲们纷纷找他买蒜种。从那时起,秦海滨每年都从山东引进独头蒜种子,而且数量逐年增多。没几年,独头蒜成了“阿城蒜”的标签。
  B
  找市场 订单农业助大蒜越种越好
  引进优质蒜种只是第一步,把优质大蒜卖上好价钱、带动乡亲们持续增收,是秦海滨做的另一件值得称道的事。
  秦海滨介绍,凡是从他这里买蒜种的村民,待大蒜上市时,他都负责回收,这种订单式种植模式给蒜农们吃了定心丸。他的销售市场在哪儿?这么多大蒜销往何处?原来,秦海滨和妻子那跃娟曾做过20多年小买卖,养成了“生意头脑”。他们把阿城的大蒜、白菜运到市区销售,结交了不少朋友。
  (下转第二版)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