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用余生等待道歉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65人
文章字数:1738


  8月14日,“8·15”日本无条件投降日的前一天,94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在家中翻看老照片。老人长久地凝视,轻轻地摩挲着泛黄的老照片,时间仿佛回到了过去。
  “那段历史从未被忘记”
  1937年,葛道荣的叔父和两位舅舅惨遭日军杀害,年仅10岁的他逃进安全区却被日本兵用刺刀刺伤右腿。
  “父亲从未忘记那段历史,每到重要时间节点感触则会更多一些。”葛道荣的次子葛凤瑾说,父亲花了10多年时间,写下近10万字,记录自己在南京那段至暗时刻的惨痛经历,取名《铭记历史》,家中子孙人手一份。
  对葛道荣所代表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群体而言,如果“12·13”标志着被黑暗吞噬,那么“8·15”则意味着光明重来。
  随着老人们逐渐年迈,幸存者后代接过了传承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的接力棒。自20世纪80年代起,葛凤瑾一直致力于讲述并传播这段史实。他曾作为幸存者后代代表去日本参加和平主题论坛。
  “近几年来,许多幸存者的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加入维护和传播史实的队伍中,为和平贡献新力量。”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会长张连红说。
  截至目前,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在世幸存者数量定格在“65”。2021年以来,已有7位幸存者离世,分别是杨翠英老人、蔡丽华老人、李如富老人、陈文英老人、戚振安老人、金同和老人、马继武老人。
  2018年9月20日,爱心人士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共迎中秋。参加活动的小学生邀请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中)一起唱歌。 新华社发
  幸存者们承载了民族苦难的记忆
  老人们进入耄耋之年,既要“延续”家族记忆,更要努力“延缓”他们的生命。
  往年的8月15日前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会举行纪念活动。受疫情影响,纪念馆自今年7月27日起临时关闭。但援助协会与幸存者的联系不掉线、服务从未断档。
  打包、消毒、填写地址……连日来,援助协会的工作人员李雪晴和同事们为老人寄送口罩、洗手液等防疫物资,以及毛巾、米油、坚果等爱心礼包。并通过电话、微信等关心幸存者及其家属,了解幸存者健康状况、有无家庭成员患病隔离等,如有困难则一一落实解决。
  2018年,援助协会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妇幼分院合作,成立幸存者健康呵护服务队。疫情期间,援助协会设立专人专线,由服务队医务志愿者线上解答健康咨询问题,为老人提供应急诊疗方案,并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开通就医绿色通道服务。
  “幸存者们承载了民族苦难的记忆,既是历史重要的证人,在幸存者的口述实录面前,任何企图歪曲历史的言论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他们也是需要关爱的特殊群体,以个体生命历程传达出比宏观叙事的历史事实更加震撼的感受,真正唤醒人们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认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
  (新华社南京8月14日电)
  上师大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
  大陆在世受害者剩14位
  新华社上海8月14日电 8月14日是第9个世界慰安妇纪念日。记者从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了解到,目前中国大陆在世的“慰安妇”制度受害者人数为14位。
  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说,“慰安妇”制度是二战时期日本政府强迫各国妇女充当日军的性奴隶,并有计划地为日军配备性奴隶的制度,也是日本军国主义违反人道主义、两性伦理、战争常规且制度化了的国家犯罪行为。
  苏智良说:“当年慰安所数以千计,仅上海就有172处。根据文献和调查,有数十万各国的妇女成了性奴隶。”近年来,研究中心调研团队多次赴湖南、海南、山西等地调研,通过实地走访、聆听受害者口述、查阅县志后建立研究档案。经调研确认,2020年至今有数位受害者离世;今年5月,调研团队新确认了3位受害幸存者。据研究中心统计,目前在世的中国大陆受害者人数为14位。
  今年5月,研究中心调研团队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等地确认了3位受害幸存者。3位老人分别出生于1922年、1925年和1930年。根据当事人口述,1943年,当时年仅13岁的小瑞奶奶(根据家人意愿、不公开真实姓名)在家中劳作时,不幸被进村的日军抓住,后被关在日军据点的军营,惨遭日军性暴力。“提及往事,老人就发抖、流泪,如今,老人还会被噩梦惊扰。”研究中心调研团队成员、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陈丽菲说。
  近年来,研究中心设立并使用“慰安妇研究与援助”项目基金,持续加大对受害者的生活、医疗和丧葬援助,并推动各项学术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调研团队成员紧握小瑞奶奶及其儿媳的手。
  (2021年5月摄,受访者供图)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