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黑龙江文学馆随想
文章字数:4188








  ■秋 月
  文学是与人类精神共存的长河。
  ——黑龙江文学馆“前言”
  黑龙江文学馆为我们展示了一条宽厚的文脉,一座雄浑壮美的文山,如同穹庐一般把黑龙江历史上那些著名的、知名的作家、诗人、评论家、剧作家等创作的文学作品收集、甄别、整理、展示出来,每一个有幸到黑龙江文学馆参观的人,若是沿着这条文化隧道的神秘之路寻觅下去,就可以看到、欣赏到、了解到从最早的部落文学、神话传说、古代文学到近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包括俄侨文学、民间文学)、戏剧、影视等所有文化瑰宝。在这里时间和空间纵横交错,纷繁唯美的文字如同天上的繁星闪烁。
  在这里,你不能行色匆匆,也无法行色匆匆,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把人的灵魂融入到文学的精华里,书籍、图片、文字,或饱经忧患,或慷慨悲歌,或春风拂面,或娓娓道来……只有慢慢品味,才会满盈而归,由此,你也会为黑龙江的文坛感到无比的自豪。
  文学馆是历经三年多时间,收集、挖掘了大量的史料、资料、实物等建起来的,这是黑龙江文坛上、黑龙江历史上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
  走进文学馆,第一眼看到墙壁上著名作家王蒙先生雄健洒脱的题词“黑龙江文学馆”。字上的标识蕴含着书的造型、龙的游弋、江水的逶迤,黑龙江文学的意义不言而喻。
  下面排列了一排大小不一、粗细不等的白杨树干,枝干上刻着不同颜色的书名,《呼兰河传》《北归》《林海雪原》《暴风骤雨》《人世间》……白杨树排列得像一本打开的书,每一个枝干后面都是厚重的笔墨、沧桑的历史、文学的记忆。我注意到有些枝干上面是空白的,那一定是留给未来的学者或者大师。
  一楼的墙壁上挂着一个多媒体显示屏,主页有140名黑龙江作家的头像,只要你随意点击一个,他(她)的简介就会立刻展现,诸如:年龄、出生地、代表作、获奖情况,等等。
  穿过长廊,拾阶而上,楼梯两侧墙壁上挂满了各个时期的代表书籍,似在夹道欢迎来宾,正面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书的气息、文学的氛围、写作的意义,扑面而来。
  二楼共有8个展馆,8个展馆犹如8个方格,按分类布局,一部部书籍落户到了自己的“家”,它们在静静地等待,等待和我邂逅。
  作为多年从事散文创作的我,参观的首选自然是散文馆。当我看到散文馆介绍:“考古发现,黑龙江第一篇散文出自嘎仙洞,记叙北魏太武帝认祖归宗……”这样的一段文字时,我蓦然想起“嘎仙洞”,好熟悉的3个字,前年,我自驾北游,返回途中路过加格达奇,与朋友相聚,次日,朋友再三邀请我们去嘎仙洞参观,许是累了,许是缘分未到,或者那一刻归乡心切。我婉言谢绝了朋友的好意,如此草率与鲁莽,竟然和北国散文的鼻祖擦肩而过。
  我在网上搜到了石刻的原文及译文。
  现存铭刻的文字共201字,原文如下:
  启辟之初,佑我皇祖,于彼土田,历载亿年。聿来南迁,应受多福。光宅中原,惟祖惟父。拓定四边、庆流后胤。
  延及冲人,阐扬玄风。增构崇堂、克翦凶刃,威暨四荒,幽人忘遐。稽首来王,始闻旧墟,爰在彼方。悠悠之怀,希仰余光。王业之兴,起自皇祖。绵绵瓜爪,时惟多。归以谢施,推以配天,子子孙孙,福禄永延。
  荐于:皇之帝天、皇之后土。 以皇祖先可寒配,皇妣先可敦配。
  尚飨!
  东作帅使念凿。
  石刻祝文大意如下:
  “自最初始以来,皇天之神保佑我拓跋皇帝祖先居住在嘎仙洞一带,经历了悠久岁月,又走出大兴安岭森林,南迁到呼伦贝尔草原,继而到漠南、黄河流域,扫平群雄,定鼎中原,祖先创造的福分流传给后代,延续到我拓跋焘本人。
  本朝提倡道教,崇尚玄学,增建庙堂,打到凶丑的敌人,威力达到四面八方。听到乌洛侯国来朝贡的使者说,祖先居住过的地方就在这里,引起我对先祖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因为我们当下的兴旺发达,正是起自先祖的恩德,一年一年传下来,所以回来感谢先祖给我们的福禄,并且保佑子子孙孙永远享受,献上祭品。请天神、地神、先皇先后享用吧!”
  散文馆给我上了一堂珍贵的历史课。我寻到了黑龙江散文的源头。
  网络文学馆榜上有4名网络作家:耳根、鱼人二代、胜己、小刀锋利。我熟识的作家吴半仙也在其中,我与吴半仙相识虽然只有几年,但通过他的介绍了解到网络文学的创作情况。以前只知道网络作家是最赚钱的职业,赚得让所有写作的人羡慕嫉妒。一次和吴半仙聊起来,他说:“姐,你们只看到了我们赚钱,却不知背后的辛苦劳作,就拿我来说吧,每天必须写5000字以上,若是完不成任务,平台不干,读者也不干,人家都是花了钱的,我不管怎么忙、怎么累、怎么熬夜,也要写完。姐,我也是人,我要充电,我要休息,我要有社交活动啊,网络作家的活真不是人干的。”我同情地点点头,嗯,不是人干的活,是“神”干的活。他扑哧一下乐了。吴半仙的作品情节与文笔俱佳,好几部作品在我国台湾地区和国外发表过,网上追随者数以万计,他的收入也是水涨船高,近来又频繁获奖,今年,他加入了中国作协。
  在戏剧文化馆里,看到了我熟悉的老先生孟烈老师,孟老是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的顾问,孟老毕业于鲁美,做过画家、美编、作家、记者、编导、评论家等,被我们戏称“杂家”,孟老是第一个把哈尔滨的冰景搬到银幕上的人,也是电视剧《雪城》的编剧,我至今还记得《雪城》播出时,轰动全国。孟老今年已经90周岁了,但精神矍铄,记忆力超强,性格幽默,常在研究会的群里发些历史资料、打油诗、回忆录,他是我们心中的“老顽童”。
  小说馆里,我最关注的是省作协主席迟子建的作品。她创作了大量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并多次获得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等奖项。迟子建创作的文学作品之多之精之美,令人叹为观止。记得有一次,读她的《春天是一点点花开的》,里面对窗花的描写简直出神入化:“……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和冷月、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花园的气象。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来,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来。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色的,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异的光辉了。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它,接着,殷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洒向这里了。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了雪白的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了……”
  北方的孩子,谁的童年没有窗花的记忆呢?迟子建以女性的细腻观察生活,其语言之优美,想象力之丰富,文字之曼妙,把读者带入到一个美丽的冰雪世界,窗花也灵动起来,仿佛被赋予了灵魂。她把文字驾驭得自然、绝妙、平易,充满着人间烟火气。这篇文章深深地打动了我,把我带回天真无邪的童年的同时,也让我感叹文学大家文笔的高超。我读了一遍又一遍,真是云泥之别,让人叹为观止。
  迟子建老师的下方是阿成先生,旁边一格书架装满了他的书,作为小说家,他确实当之无愧,至今已经出了40多部书,有些翻译成俄文、法文、英文等。
  当看到了他的《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一书时,我想起他曾经跟我说过的趣事:《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2002年出版。几年后,他去韩国访问,在过海关时,检查证件的海关官员听到翻译说他写了《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而且这本书是中国第一部写安重根的书,海关人员伸手示意他先留下,把同行的伙伴放走后,就见他从里面出来,走到阿成先生面前,恭恭敬敬鞠了个躬,他说:“我要替韩国人谢谢阿成先生。”后来,在韩国期间,只要听说阿成先生写过这本书,茶馆老板免费招待、饭馆老板免费招待,甚至安重根纪念馆馆长,主动为他复印厚厚的,不对外公开的有关安重根的资料。这一路,阿成先生一直被感动着,他没想到会有如此高的礼遇。
  文学批评馆里有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的带头人李述笑老师的作品,作为通晓俄文的历史学家,李述笑多年潜心研究哈尔滨的地方史,特别是在俄侨、犹太人、中俄(苏)关系史、哈尔滨近代城市史的研究方面独占鳌头,写出或翻译了许多有学术价值的书籍、论文、文章。去年疫情防控期间,李述笑查阅大量资料,每天发布一则《哈尔滨历史上的今天》,成为弥足珍贵的史料。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林超然老师也在其列。关注林超然老师已久,是因为林氏家族的写作史,他家的家族写作馆2018年1月22日创办,目前发文477期,原创文章近400篇,被称为全国首家“家庭文学写作工坊”,祖孙三代18人主笔,这样“庞大”的家庭写作队伍,绝对独树一帜,而且写作水平都非常高,听说文学馆的解说词总撰稿出自他的夫人高方教授。我特喜欢他家老太太孙守云老妈妈的文章,流畅、质朴,有看头,有嚼头。林老师一家为黑龙江的文学写作注入了一股清流,也为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三楼大厅是黑龙江文学展陈,迎面宽大的背景墙上,甲骨文如闪烁的星星,布满墙面。各个时期的文学目录以书的形式罗列着,组成了风琴式的造型,每一部分就像一个键盘:新时期文学、在黑龙江生活的作家、解放区文学、沦陷区文学、边疆文学、黑龙江流域民间文学等等,在它们的最上方,展开的《林海雪原》《呼兰河传》。今年是文学“洛神”萧红诞辰110周年,无论从文学地位还是国内外影响,萧红当之无愧为黑龙江文学的翘楚。
  大厅中间一个玻璃展柜里,呈现了由萧军长孙萧大忠捐赠的萧红旅日期间(1936年)致萧军的第33信原件、萧军手稿原件以及他们合著的小说集《跋涉》,萧红的《呼兰河传》(1947年版)。
  我注意到在第33封信的结尾,萧红的落款是“荣子”,请教后方知这是萧红的“乳名”,以乳名与萧军相称,两个人的感情可想而知。
  据说,萧红致萧军第10信、第11信、第14信曾分别以34.5万元、32.2万元、64.4万元成交。我们无法估量第33信的市面价格,但从萧军后代的善举中,能感受到他们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对他祖辈生活过的这片故土的热爱。据报道,这封信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难怪工作人员称它为“镇馆之宝”。
  “黑龙江文学展陈”展示了黑龙江现代以来的68位重要作家、72位曾经在黑龙江工作和生活过的优秀作家作品。比如:萧红、萧军、金剑啸、支援、林予、乌·白辛、关沫南、孙幼忱等等。
  在黑龙江文学馆,还有许多崇拜的、熟悉的老师与文友,如张抗抗、梁晓声、贾宏图、李琦、何凯旋、唐飙、桑克、全勇先……真是数也数不过来。他们都是黑龙江的骄傲,黑龙江的自豪。
  文学馆在我看来就是一个文学驿站,是漫漫长途的文学跋涉路上的一个激励人,鼓舞人,催生更多优秀作品的加油站。我有幸能成为这个加油站的一名看客,也是幸福满满的。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