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让垃圾分类成为市民生活习惯
记者带您走进哈市优秀垃圾分类督导员的日常工作,零距离感受他们的辛劳
文章字数:946
  ■本报记者 霍亮
  “菜叶、果皮、剩饭剩菜、鱼内脏都是厨余垃圾,咱们可以单独放在袋子里,倒到厨余垃圾桶里。”日前,在呼兰区兰华小区垃圾投放点,督导员王晓燕像往常一样,一边检查居民分类是否正确,一边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为尽快帮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哈市共有近7000名垃圾分类督导员坚守在岗位上。他们不仅要监督检查社区居民垃圾分类是否正确,更要时刻向身边的邻居宣传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无论是寒风刺骨的三九天,还是烈日当空的三伏天,垃圾分类督导员都按时上岗,成为冰城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最前端的“守门员”。
  用无私付出带动社区邻里
  王晓燕是呼兰区公园路街道民主社区兰华小区垃圾分类督导员。每天6时30分至8时30分、16时至18时是小区生活垃圾投放时段,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她都按时在岗,仔细检查每位居民投放的垃圾是否符合分类要求,对分类不彻底的认真做好二次分拣,并耐心劝解,叮嘱他们一定要将垃圾分好类后再投放。
  “刚上岗的时候,确实觉得挺难的。”王晓燕回忆,她所在小区有一个年轻人每次都是垃圾混装,不管哪个桶随便一扔就走人,说了几次都不行。“真没见过他这样的,怎么说也不行。”于是王晓燕采取了“新战术”:再也不说他了,每次看他扔掉手中的垃圾袋,王晓燕再从容器内拿出来,一件一件地帮他重新分拣后再分类投放。20多天后的一天早晨,这个小伙子拿着分好类的垃圾对她说:“大姐,你看我分的合格不?”听他这么一说,王晓燕舒了口气,自己的付出终于得到了理解和支持。从那以后,王晓燕干劲更足了,每天对小区内的居民垃圾分类情况登记台账,协助社区做好垃圾分类优秀家庭评选工作。
  在王晓燕的带动下,很多曾经不重视垃圾分类的小区居民觉得自己分不好对不起王大姐。渐渐地,小区居民纷纷在家里设立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开始对垃圾进行源头分类。
  王晓燕已经记不清为居民示范扒过多少个垃圾袋,带头分拣过多少次,反正手套磨坏了一双又一双。对这份又脏又累又臭的活儿,她始终感到挺自豪,因为她坚信,垃圾分类会让天更蓝,水更清,家园更美好。
  每天5万步宣讲垃圾分类
  河东街道公园社区友邦家园小区是阿城区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垃圾分类开始实施阶段,无人愿意整天站在垃圾桶旁边,面临招不到人的尴尬处境。河东街道公园社区主任丁云主动担任49号楼垃圾分类督导员。(下转第三版)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