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羡慕年薪百万 他们只想做自己的老板
文章字数:3700
张雪莹公司的项目龙塔AR飞行馆。
潜水推进器可以以正常潜水两倍速前进。
李晗生团队研发的科普教具。
数字技术应用到历史展览展示中。
本报记者 万佳文 图片为受访人提供
在过去的一年中,一个以创业、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时代展露出新的面貌,更多崭新的热门赛道正在成为疫情后的创业新机遇。天眼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创业公司新增注册量呈现逆市增长态势,同比增6.5%。“互联网+”激发了市场的无限潜力,其中,哈尔滨尤为突出:2020年新增约3.4万家创业公司。今年以来,哈尔滨新增400多家物联网相关企业,同比增42%。同时,哈尔滨目前有460多家智能机器人相关企业,2020年增长达到105%。
其实,哈尔滨创业公司数量并非一朝迸发。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今天,不同产业插上了数字经济的翅膀,更多数字化相关机遇迎面而来。天眼查数据显示:近10年来,哈尔滨共新增27万家创业公司,近百家企业获得融资。
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的新时代创业者,天然具备互联网视野和格局,小微企业从疫情初期的困难模式切换到如今创新驱动的升级模式,他们在疫情中不断调整自己,挖掘新的商机。其中有的创业者并不羡慕在自己专业领域研发者的年薪百万元的职位,而只是专心埋头想做自己的老板而已。
创业领域
不同的契机,相同的选择
2020年,哈工程大学海洋声学博士赵春恩创建哈尔滨深潜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研发面向科研院所、海油的水下管道监测机器人测试平台。这是他创建的第三家公司了。
26岁的张雪莹已经有7年的创业经历。对于一个以线下展览展示为主要业务的公司来说,疫情几乎让张雪莹的公司所有业务都停了下来。“刚开始我就想,好几年没休息了,正好趁这个机会让团队好好休息一下。”张雪莹的公司——哈尔滨越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数字展示技术全国排名前十的企业。团队研发的AR展示技术能够达到0.01秒的响应速度。正是因为有时间停下来思考,张雪莹和合伙人把公司业务做了全盘统筹,精简利润小、市场占有率低的项目,把优势“兵力”集中在数字展示、三维重建和数字孪生可视化技术平台等方向。她的公司在疫情期间经历暂停后,逆势而上,先后在深圳、北京设立分公司,牢牢站在行业最前沿 。
李晗生的公司也经受了疫情的考验。5年前,只有22岁的李晗生在攻读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期间,与老师、同学一起创办了哈尔滨深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要研发水下机器人。潜水推进器是公司这几年重点研发的产品,可以让潜水人员或者水下驾驶人员以超过正常游泳两倍的速度在水中前行,可以广泛用于水中救援和潜水娱乐项目。产品研发需要海洋环境,而哈尔滨却不具备,于是李晗生和团队成员专程跑到大连做试验。由于疫情原因,试验几度中断。从2017年开始研发,到今年产品成型,前后投入几十万元的科研经费。目前,该公司研发的潜水推进器处于国内顶尖水平。李晗生和其他创始人研发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我们正在开发一种模块化的水下机器人应用产品。”
天眼查数据显示:哈尔滨目前有460多家智能机器人相关企业,2020年增速达到105%。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工业制造业已经成为哈尔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创业基因
溯源成功者的创业密码
“大一时,我参加了学校的大学生创业者协会,在那里认识了现在的合伙人,我们这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琢磨创业项目。”张雪莹说,因为我和合伙人家里都是做生意的,所以可能我们骨子里都流淌着创业的基因,都想做点事情,于是利用业余时间做了一个创业项目,并在大二的时候成立了公司,组建将近30人的团队,下课就聚在创业园里一起研究项目。大三那年,团队接到一个全息舞台展示项目。所谓全息,通俗讲就是裸眼3D,不戴3D眼镜就能看见三维立体画面。当时团队对全息技术了解不多,定点定位这一技术难题一下难住了大家。为了拿下这一难点,团队联合学校电子工程学院,5天5夜没睡觉,尝试了各种算法,代码写了超多串,可是每次实验都出错,物体无法保持定点,总是在飘。到第五天,团队成员累到敲代码都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点击,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到最后我们终于成功了。
如果说张雪莹的创新创业基因是来自家族的熏陶,那么李晗生和赵春恩的创业基因则来自冰城高校的“基因再造”。两位创业者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都是因为在求学过程中参加过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取得很好的成绩,进而萌生将研发产品应用于市场的创业念头。
“我们学校有创业孵化园区,本科生有‘创立方’‘创客俱乐部’‘大学生创业工厂’等机构,用来支持不同层次的创业团队。”赵春恩说,学校不仅免费提供办公场地,提供扶持资金,还帮助对接各种项目和资源。孵化园有“培育室”等部门对创业学生进行培训。经过一轮一轮的循环培育孵化,帮助企业度过最难的初创时期。
哈尔滨创新创业基因深深地刻在这片土壤里。大学生创业专家、东北石油大学教授宋要武认为,哈尔滨创业基因的主要原动力来自于丰富的教育资源,高校给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每一所高校都有专门的孵化园区供学生免费使用,人才在轻松的环境中不断产生优质的创业项目,进而吸引优质资本进入,完成创业企业孵化的全过程。
创业根基
青年创业者扎根冰城沃土
尽管先后在深圳、北京成立新公司,但张雪莹始终以哈尔滨公司为行政中心,统筹指挥三地业务。“哈尔滨是我的家乡,我走得再远,最后也会回家的。”张雪莹说。实际上,除了乡情亲情,大学生扎根哈尔滨创业的最重要原因是高校教育资源,它不仅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创业者,还吸引了众多优质的投资机构和个人。
2019年,赵春恩的第二家公司——哈尔滨萌动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没多久,正好赶上疫情暴发。“两个公司一共40多人,每月人员开支都在10万元左右。本身研发投入就大,一个项目没有五六十万元根本进行不下去。”赵春恩说,因为疫情,许多学生滞留在家,科研项目一下停摆了。订单取消,公司快要维持不下去了。
就在这时,一个转机出现了。早在2018年赵春恩在学校举行的一个活动中,与一个哈尔滨籍国家花样滑冰运动员相识。当时因为要参加比赛,这位运动员无法到国外测量手工定制的冰鞋尺码。得知这一情况后,赵春恩表示,可以用3D打印技术给他做一个3D脚模。脚模打印出来后,运动员邮寄到国外,顺利拿到合适的“战靴”。经过多次接触,运动员对赵春恩的科技项目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拿出30万元对公司进行投资。
此后,赵春恩又拿到哈尔滨市“雏鹰计划”资助,在科研上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没了后顾之忧,终于可以甩开膀子干了。2020年,赵春恩成立第三家公司——哈尔滨深潜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研发面向科研院所、海油的水下管道监测机器人测试平台。“没有这些扶持,创业项目不可能一个一个做下来,公司也早就折在创业路上。”
创业秘诀
捕捉机遇并不断克服困难
宋要武说,尽管每位创业者的经历不同、创业领域不一,但在面临抉择时却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一致创业态度:能迅速捕捉创业机会,遇到挫折不放弃,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自己定位清晰,目标明确,这些都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品质。
“科技时代,技术瞬息万变,商机转瞬即逝。”宋要武说,创业机会窗口从市场发出信号到个人行动,时间很短。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抓住创业机遇,及时调整业务方向,适时推出创新产品,第一时间抢占机会窗口,几乎成了所有成功创业者的标配。
2014年创业之初,张雪莹和合伙人最先研发的是当时比较火的社交网站。随着AI技术兴起,张雪莹逐渐把业务关注领域转到用AI化、智能化、可视化手段做数字展示。赵春恩和李晗生把创业的起点都落在技术门槛比较低的青少年编程上,在获得一定利润后,把一部分投放到水下机器人等高端技术研发,通过以低养高,高低搭配来实现公司自我造血的良性循环,从而摆脱单纯依赖政策和资金扶持的创业模式。
在创业的道路上,遇到挫折与难关不放弃,是创业者一路坚持下来的一致品格。因为雇不起潜水员,李晗生和合伙人在研发潜水推进器时,自己下水做试验。他和小伙伴先考下潜水证,每年七八月份的时候,戴着设备下潜到10米深的水中,每次下水20多分钟,平均每天要下潜两次。天冷的时候,李晗生和团队在学校潜水实验室进行试验,由于费用贵,他们常常把许多需要测试的项目攒到一起,集中到一天做。试验就意味着未知的风险。有一次,李晗生在做水下机器人试验时,被一根供电线缆缠住,机器人拖着李晗生在水下跑了50多米,后来被岸上的同伴看见,把电源关掉,机器才停了下来。
技术出身的赵春恩在创业初期并不是法人,后来公司法人毕业去了外地,继续攻读博士的赵春恩不得不扛起法人重担。“学生团队的人员变动很频繁,有的人毕业后离开哈尔滨。这是大学生创业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赵春恩说,成功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几乎都经历过几次人员变动和项目更迭。此外,股权问题对刚创业的人来说也很棘手。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几个创始人的股权是平分的,这样的问题是,如果公司有重大决策,没有一个能够拍板的人,导致公司决策拖拉,贻误商机。因此,在吸取上一个公司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赵春恩接下来创建新公司,就规避了很多运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少走很多弯路。
数读 创业潮
2020年我国创业公司新增注册量呈现逆市增长态势,同比增6.5%。
2020年哈尔滨新增创业公司约3.4万家。
今年以来,哈尔滨新增400多家物联网相关企业,同比增长42%。
哈尔滨目前有460多家智能机器人相关企业,2020年增长达到105%。
潜水推进器可以以正常潜水两倍速前进。
李晗生团队研发的科普教具。
数字技术应用到历史展览展示中。
本报记者 万佳文 图片为受访人提供
在过去的一年中,一个以创业、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时代展露出新的面貌,更多崭新的热门赛道正在成为疫情后的创业新机遇。天眼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创业公司新增注册量呈现逆市增长态势,同比增6.5%。“互联网+”激发了市场的无限潜力,其中,哈尔滨尤为突出:2020年新增约3.4万家创业公司。今年以来,哈尔滨新增400多家物联网相关企业,同比增42%。同时,哈尔滨目前有460多家智能机器人相关企业,2020年增长达到105%。
其实,哈尔滨创业公司数量并非一朝迸发。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今天,不同产业插上了数字经济的翅膀,更多数字化相关机遇迎面而来。天眼查数据显示:近10年来,哈尔滨共新增27万家创业公司,近百家企业获得融资。
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的新时代创业者,天然具备互联网视野和格局,小微企业从疫情初期的困难模式切换到如今创新驱动的升级模式,他们在疫情中不断调整自己,挖掘新的商机。其中有的创业者并不羡慕在自己专业领域研发者的年薪百万元的职位,而只是专心埋头想做自己的老板而已。
创业领域
不同的契机,相同的选择
2020年,哈工程大学海洋声学博士赵春恩创建哈尔滨深潜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研发面向科研院所、海油的水下管道监测机器人测试平台。这是他创建的第三家公司了。
26岁的张雪莹已经有7年的创业经历。对于一个以线下展览展示为主要业务的公司来说,疫情几乎让张雪莹的公司所有业务都停了下来。“刚开始我就想,好几年没休息了,正好趁这个机会让团队好好休息一下。”张雪莹的公司——哈尔滨越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数字展示技术全国排名前十的企业。团队研发的AR展示技术能够达到0.01秒的响应速度。正是因为有时间停下来思考,张雪莹和合伙人把公司业务做了全盘统筹,精简利润小、市场占有率低的项目,把优势“兵力”集中在数字展示、三维重建和数字孪生可视化技术平台等方向。她的公司在疫情期间经历暂停后,逆势而上,先后在深圳、北京设立分公司,牢牢站在行业最前沿 。
李晗生的公司也经受了疫情的考验。5年前,只有22岁的李晗生在攻读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期间,与老师、同学一起创办了哈尔滨深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要研发水下机器人。潜水推进器是公司这几年重点研发的产品,可以让潜水人员或者水下驾驶人员以超过正常游泳两倍的速度在水中前行,可以广泛用于水中救援和潜水娱乐项目。产品研发需要海洋环境,而哈尔滨却不具备,于是李晗生和团队成员专程跑到大连做试验。由于疫情原因,试验几度中断。从2017年开始研发,到今年产品成型,前后投入几十万元的科研经费。目前,该公司研发的潜水推进器处于国内顶尖水平。李晗生和其他创始人研发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我们正在开发一种模块化的水下机器人应用产品。”
天眼查数据显示:哈尔滨目前有460多家智能机器人相关企业,2020年增速达到105%。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工业制造业已经成为哈尔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创业基因
溯源成功者的创业密码
“大一时,我参加了学校的大学生创业者协会,在那里认识了现在的合伙人,我们这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琢磨创业项目。”张雪莹说,因为我和合伙人家里都是做生意的,所以可能我们骨子里都流淌着创业的基因,都想做点事情,于是利用业余时间做了一个创业项目,并在大二的时候成立了公司,组建将近30人的团队,下课就聚在创业园里一起研究项目。大三那年,团队接到一个全息舞台展示项目。所谓全息,通俗讲就是裸眼3D,不戴3D眼镜就能看见三维立体画面。当时团队对全息技术了解不多,定点定位这一技术难题一下难住了大家。为了拿下这一难点,团队联合学校电子工程学院,5天5夜没睡觉,尝试了各种算法,代码写了超多串,可是每次实验都出错,物体无法保持定点,总是在飘。到第五天,团队成员累到敲代码都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点击,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到最后我们终于成功了。
如果说张雪莹的创新创业基因是来自家族的熏陶,那么李晗生和赵春恩的创业基因则来自冰城高校的“基因再造”。两位创业者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都是因为在求学过程中参加过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取得很好的成绩,进而萌生将研发产品应用于市场的创业念头。
“我们学校有创业孵化园区,本科生有‘创立方’‘创客俱乐部’‘大学生创业工厂’等机构,用来支持不同层次的创业团队。”赵春恩说,学校不仅免费提供办公场地,提供扶持资金,还帮助对接各种项目和资源。孵化园有“培育室”等部门对创业学生进行培训。经过一轮一轮的循环培育孵化,帮助企业度过最难的初创时期。
哈尔滨创新创业基因深深地刻在这片土壤里。大学生创业专家、东北石油大学教授宋要武认为,哈尔滨创业基因的主要原动力来自于丰富的教育资源,高校给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每一所高校都有专门的孵化园区供学生免费使用,人才在轻松的环境中不断产生优质的创业项目,进而吸引优质资本进入,完成创业企业孵化的全过程。
创业根基
青年创业者扎根冰城沃土
尽管先后在深圳、北京成立新公司,但张雪莹始终以哈尔滨公司为行政中心,统筹指挥三地业务。“哈尔滨是我的家乡,我走得再远,最后也会回家的。”张雪莹说。实际上,除了乡情亲情,大学生扎根哈尔滨创业的最重要原因是高校教育资源,它不仅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创业者,还吸引了众多优质的投资机构和个人。
2019年,赵春恩的第二家公司——哈尔滨萌动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没多久,正好赶上疫情暴发。“两个公司一共40多人,每月人员开支都在10万元左右。本身研发投入就大,一个项目没有五六十万元根本进行不下去。”赵春恩说,因为疫情,许多学生滞留在家,科研项目一下停摆了。订单取消,公司快要维持不下去了。
就在这时,一个转机出现了。早在2018年赵春恩在学校举行的一个活动中,与一个哈尔滨籍国家花样滑冰运动员相识。当时因为要参加比赛,这位运动员无法到国外测量手工定制的冰鞋尺码。得知这一情况后,赵春恩表示,可以用3D打印技术给他做一个3D脚模。脚模打印出来后,运动员邮寄到国外,顺利拿到合适的“战靴”。经过多次接触,运动员对赵春恩的科技项目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拿出30万元对公司进行投资。
此后,赵春恩又拿到哈尔滨市“雏鹰计划”资助,在科研上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没了后顾之忧,终于可以甩开膀子干了。2020年,赵春恩成立第三家公司——哈尔滨深潜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研发面向科研院所、海油的水下管道监测机器人测试平台。“没有这些扶持,创业项目不可能一个一个做下来,公司也早就折在创业路上。”
创业秘诀
捕捉机遇并不断克服困难
宋要武说,尽管每位创业者的经历不同、创业领域不一,但在面临抉择时却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一致创业态度:能迅速捕捉创业机会,遇到挫折不放弃,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自己定位清晰,目标明确,这些都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品质。
“科技时代,技术瞬息万变,商机转瞬即逝。”宋要武说,创业机会窗口从市场发出信号到个人行动,时间很短。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抓住创业机遇,及时调整业务方向,适时推出创新产品,第一时间抢占机会窗口,几乎成了所有成功创业者的标配。
2014年创业之初,张雪莹和合伙人最先研发的是当时比较火的社交网站。随着AI技术兴起,张雪莹逐渐把业务关注领域转到用AI化、智能化、可视化手段做数字展示。赵春恩和李晗生把创业的起点都落在技术门槛比较低的青少年编程上,在获得一定利润后,把一部分投放到水下机器人等高端技术研发,通过以低养高,高低搭配来实现公司自我造血的良性循环,从而摆脱单纯依赖政策和资金扶持的创业模式。
在创业的道路上,遇到挫折与难关不放弃,是创业者一路坚持下来的一致品格。因为雇不起潜水员,李晗生和合伙人在研发潜水推进器时,自己下水做试验。他和小伙伴先考下潜水证,每年七八月份的时候,戴着设备下潜到10米深的水中,每次下水20多分钟,平均每天要下潜两次。天冷的时候,李晗生和团队在学校潜水实验室进行试验,由于费用贵,他们常常把许多需要测试的项目攒到一起,集中到一天做。试验就意味着未知的风险。有一次,李晗生在做水下机器人试验时,被一根供电线缆缠住,机器人拖着李晗生在水下跑了50多米,后来被岸上的同伴看见,把电源关掉,机器才停了下来。
技术出身的赵春恩在创业初期并不是法人,后来公司法人毕业去了外地,继续攻读博士的赵春恩不得不扛起法人重担。“学生团队的人员变动很频繁,有的人毕业后离开哈尔滨。这是大学生创业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赵春恩说,成功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几乎都经历过几次人员变动和项目更迭。此外,股权问题对刚创业的人来说也很棘手。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几个创始人的股权是平分的,这样的问题是,如果公司有重大决策,没有一个能够拍板的人,导致公司决策拖拉,贻误商机。因此,在吸取上一个公司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赵春恩接下来创建新公司,就规避了很多运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少走很多弯路。
数读 创业潮
2020年我国创业公司新增注册量呈现逆市增长态势,同比增6.5%。
2020年哈尔滨新增创业公司约3.4万家。
今年以来,哈尔滨新增400多家物联网相关企业,同比增长42%。
哈尔滨目前有460多家智能机器人相关企业,2020年增长达到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