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建党百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成就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李桂芹
文章字数:3083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刻诠释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百年奋斗中创造的伟大成就。一世纪风雨兼程,九万里风鹏正举。行进中的历史,总会在某个特殊节点驻足回望来时的路。
  一、由积贫积弱走向国强民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第一,经济实力大幅跃升,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日起,就自觉肩负起强国富民的历史使命。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近30年的努力,我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到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跃升至世界第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如今,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约14.7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上升至17%,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强劲引擎。经济实力跃上新的台阶,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
  第二,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1952年我国人均GDP仅有119元。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7.2万元,按平均汇率折算突破1万美元,正向高收入国家稳步迈进。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体现在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跃升上,更体现在给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上。
  第三,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从要素驱动型粗放增长向创新驱动型集约发展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优势,经济实现了40多年的高速增长,但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投资效应减弱和土地约束增强,依靠要素扩张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党的十八大作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经济增长动力加速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世界第14位。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科学、深海探测、超级计算、卫星导航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高铁、5G移动通信、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进入了世界前列。
  二、由落后失衡变为协调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第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三次产业发展更为协调。中国共产党诞生时,我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新中国成立后,自“一五”计划开始,我国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推进工业化建设,在发展战略上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深入,农业基础巩固加强,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工业体系更加齐全。目前,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历史性飞跃,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第二,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城乡融合发展程度不断提高。上世纪20年代,我国城市化水平很低,人口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城市。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城市工作,城镇化得到稳步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驶入快车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阶段,户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地,教育、医疗、就业、医保和住房等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快覆盖城镇常住人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速度明显加快。
  第三,地区发展相对差距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协同性显著增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东北地区。改革开放初期,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开放,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进入21世纪,党中央先后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的落实推进,一批新增长极和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加快培育,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
  三、由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跨越
  第一,就业形势稳定向好,就业结构不断改善。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连年战乱导致经济凋敝,大批城镇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就业状况逐步得到大幅改善。改革开放以来,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就业总量大幅增加,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服务业发展成为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就业结构更加优化。
  第二,居民收入显著增加,绝对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中国共产党诞生时,国家积贫积弱,人民贫困如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200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2014年进一步超越2万元大关,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余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振兴、精准脱贫政策陆续出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第三,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
  四、从瓶颈制约到坚实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跨越
  第一,综合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经济社会发展经脉更为畅通。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逐步加快,交通网络日益完善,运输能力和效率明显提升。截至2020年底,我国铁路里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7倍,公路里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64倍,全国港口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38倍,民航航线里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735倍。目前,自中国开出的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2个国家的160多个城市,累计开行近4万列。
  第二,邮电通信水平全面提升,“网络强国”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邮电通信业规模不断扩大,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信息化网络化后来居上。快递业从无到有,业务规模连创新高,自2014年首度超过美国后,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网络提速降费”“数字中国”建设等政策实施,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网络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第三,能源基础保障作用日益增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逐步形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努力,我国能源生产能力大幅增强,基本形成了煤、油、气、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指引下,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利用大幅增加。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上升,成为全球非化石能源的积极引领者。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功业彪炳史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带领人民成就了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将努力奋斗、勇往直前,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胜利,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华章。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