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七彩村落鲜花盛开 美了乡村鼓了腰包
通河县新乡村引进宿根花种植发展庭院经济
文章字数:756
  风景如画的花田。
  胡建军 本报记者 罗彦坤
  如果说幸福的小康生活有颜色,那么新乡村的生活就是七彩的。一场透雨过后,村里的宿根花盛开得愈发娇艳:玫红的福禄考、金黄的万寿菊、靛紫的马鞭草、粉嫩的八宝景天……3年前,通河县祥顺镇新乡村引进了宿根花种植,逐渐成为庭院经济的“当家花旦”,鲜花成就了乡村美景,更成就了村里的产业。依靠“鲜花事业”,乡亲们圆了“七彩”小康梦。
  41岁的朱华江种了1亩地的马鞭草,如今,花已经蹿到半米多高。种花的地是朱家的宅基地,去年春天,朱华江亲手推倒了70多平方米的老屋,尽管有些不舍,但留着这栋墙体开裂的老旧危房,心里实在不踏实。
  朱家是新乡村的老户,朱华江出生在老屋的西屋。多年前,一家人就搬到了前院新房,老屋先被当成仓库,后来连仓库都做不成了,只能闲置起来。通河县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推出老旧危房进档案的政策,村里不少像朱家一样的老房子都拆了,腾出来的宅基地发展庭院经济,种上了宿根花。
  “这就是老屋原来的位置,这块儿地就是我降生的火炕位置。”指着花草最密的一片地,朱华江告诉记者,第一年栽花,每平方米20棵苗,第二年每棵花就能蘖生到10棵至20棵,按1角钱1棵算,1亩地能有两万多元收益,相当于种10亩大田,绝对有账算。
  看着宿根花的效益如此好,村民们开始在房前屋后菜园子跟着种。一时间,新乡村变成了七彩村落,每家窗前都有一片“花海”,品种、颜色全凭主人喜好。每年5月花苗出圃的时节,村里合作社统一回收销售,用于城镇绿化。
  新乡村党支部书记屈耀明介绍,近年来,村里建立了好多合作社,村里的党员变成了能人、阵地变成了基地、生态变成了产业。凭借这些产业,乡亲们鼓了腰包,迎来了幸福小康生活。随着连年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不断提档升级,“田在村中、村在田中”景观基本达成,房舍被花田和袅袅炊烟围绕,宛若仙境又不乏烟火气。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