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老区聚才惠民的时代“密码”
文章字数:944
■本报记者 姜雪松 刘姝媛
日前,据哈尔滨市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香坊区人口总量达112万人,比2010年增加20.4万人,增长22.24%,年平均增长率为2.03%。
从传统的工业老区,到新时代的安居创业乐土,偏居哈尔滨东南一隅的香坊区何以后来居上,成为吸引大量人口集聚的魅力城区?近日,记者走访多个部门,探寻香坊区10年间成为哈埠人口增长第一区的惠民聚才“密码”。
老区雄起
香坊人口凸现“量质齐增”
近年来,香坊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进一步提升,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现代产业新体系初步构建,发展质量显著提高;路网结构不断优化,棚改、旧改加速实施,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平安香坊、法治香坊建设成效显著,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这些变化大大提升了香坊区对人口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与2010年相比,香坊区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26083人上升至31408人。统计显示,香坊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09.2万人,占97.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2.8万人,占2.5%。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9万人,乡村人口减少0.5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15个百分点。
香坊区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快速发展吸引外来人口常住,城市扩建形成的建成区面积增长、商品房的大量供应为人口增长提供了有效载体。10年来,随着香坊区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区面积加快扩容。黎明街道办事处、新香坊街道办事处和进乡街道办事处新建成的现代化居民区成为区域人口重要增长点。
生态宜居
“幸福香坊”成为安家首选
“2016年落户哈尔滨后,我考察了10多个楼盘,最后还是在香坊区买房了。”家住澜悦东方小区的“90后”大学毕业生王韬说,“这里公园环绕,环境好,又有都市繁华,交通便利,而且房价也适中,性价比高,很适合工薪族安家置业,生活在香坊区幸福感很强。”
10年间,随着香坊区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区面积加快扩容,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落户。以地处城乡结合部的进乡街道办事处为例,10年间,辖区内原松江厂、星光厂、东光厂等搬迁,哈尔滨地铁3号线启动建设,华润中央公园、华润紫云府、恒大御景湾、香林名苑、澜悦东方、悦然臻城等10余个楼盘相继开发建设,人口承载量大幅提升。
近10年来,香坊区深入落实基础设施优先发展的战略,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扩大园林绿化水平,提升城镇居住环境,着力解决棚改历史遗留问题,不仅让本地百姓实现“安居梦”,更吸引外来人口“燕投林”。(下转第二版)
日前,据哈尔滨市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香坊区人口总量达112万人,比2010年增加20.4万人,增长22.24%,年平均增长率为2.03%。
从传统的工业老区,到新时代的安居创业乐土,偏居哈尔滨东南一隅的香坊区何以后来居上,成为吸引大量人口集聚的魅力城区?近日,记者走访多个部门,探寻香坊区10年间成为哈埠人口增长第一区的惠民聚才“密码”。
老区雄起
香坊人口凸现“量质齐增”
近年来,香坊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进一步提升,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现代产业新体系初步构建,发展质量显著提高;路网结构不断优化,棚改、旧改加速实施,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平安香坊、法治香坊建设成效显著,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这些变化大大提升了香坊区对人口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与2010年相比,香坊区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26083人上升至31408人。统计显示,香坊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09.2万人,占97.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2.8万人,占2.5%。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9万人,乡村人口减少0.5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15个百分点。
香坊区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快速发展吸引外来人口常住,城市扩建形成的建成区面积增长、商品房的大量供应为人口增长提供了有效载体。10年来,随着香坊区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区面积加快扩容。黎明街道办事处、新香坊街道办事处和进乡街道办事处新建成的现代化居民区成为区域人口重要增长点。
生态宜居
“幸福香坊”成为安家首选
“2016年落户哈尔滨后,我考察了10多个楼盘,最后还是在香坊区买房了。”家住澜悦东方小区的“90后”大学毕业生王韬说,“这里公园环绕,环境好,又有都市繁华,交通便利,而且房价也适中,性价比高,很适合工薪族安家置业,生活在香坊区幸福感很强。”
10年间,随着香坊区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区面积加快扩容,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落户。以地处城乡结合部的进乡街道办事处为例,10年间,辖区内原松江厂、星光厂、东光厂等搬迁,哈尔滨地铁3号线启动建设,华润中央公园、华润紫云府、恒大御景湾、香林名苑、澜悦东方、悦然臻城等10余个楼盘相继开发建设,人口承载量大幅提升。
近10年来,香坊区深入落实基础设施优先发展的战略,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扩大园林绿化水平,提升城镇居住环境,着力解决棚改历史遗留问题,不仅让本地百姓实现“安居梦”,更吸引外来人口“燕投林”。(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