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减负增效 亲商爱商厚植沃土

南岗区以改革之笔绘就营商好环境

字数:1,680 2025年11月28日 要闻
  方爽 本报记者 梁可心
  “以前办业务要跑多个部门,现在一次就能办完,还能免费邮寄!”在南岗区政务服务大厅,创业者李女士手持崭新的营业执照连连称赞。她的获得感,源于南岗区一场持续多年的深刻变革——打破18年传统审批框架,建成全省首个区级政务服务智慧大厅,推动3033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五级六十同”,企业开办时间从11.5天压缩至4小时以内。
  数字丈量脚步,改革记录硕果。“十四五”期间,南岗区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33个部门统筹联动、11个专班精准发力,推出500余项惠企便企措施,235个“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办件量同比增长5.7倍。一场以群众满意为导向的变革,正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数字破壁
  政务服务从“可办”变“好办”
  走进南岗区政务服务智慧大厅,“全综窗”服务模式令人耳目一新。25个部门1055项事项一口受理、联办快审,群众办事从“多头跑”变为“一窗办”。而更深的变革,发生在网络另一端:五年来,通过打破数据壁垒,南岗区推动“网办提速”,截至目前,网上办件量达28万件次、现场办件量12万件次,网办率持续领跑全市。
  在红旗满族乡,村民唐政田和姜守范手持不动产权证书感慨:“网上提交申请,连村都不用出!”原本需奔波5个部门、耗时45个工作日的复杂流程,如今压缩至最短1个工作日。这背后,是南岗区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联合多部门创新打造的“农村住房登记服务专区”带来的效率革新,也是“15分钟政务服务圈”向社区村屯延伸的生动注脚。
  针对政策落地难题,南岗区搭建全流程线上闭环体系,依托惠企政策平台,实现政策自动匹配、精准对接、一键直达,目前政策网办率、推送率达100%,兑现资金1.05亿元,惠及企业1921家。五年来,从“云公证”实现群众零次跑,到24小时车船税缴纳“随时办不打烊”,南岗区以数字赋能实现减负增效,让“指尖办”“就近办”成为新常态。
  亲商护商
  从“政府视角”到“企业感受”
  在南岗区政务服务大厅,“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格外醒目。据政务服务中心主任马大伟介绍,通过“三级会诊一次办成”服务,对疑难业务联合会诊、跟踪督办,高效化解企业群众办事难题。这一窗口,成为南岗区“在南岗无难事”的亮眼标签。
  从“有求必应”到“无事不扰”,南岗区以亲清政商关系释放“爱商护商”最大诚意。23名区级领导包保统带、379名处级干部全员上阵,建立问题收集、难题抄告、分办交办、销号管理机制,五年解决企业经营诉求3万余条,以真包实联助企纾困。
  在工业园区,圆通速递曾因“加油难”制约经营成本。南岗区专项协调,为企业建设撬装加油设备;通过组织“节能增效绿色发展”石墨烯锅炉供需对接活动,促成韦玛实业、久德智能、森鹰窗业、中大饲料等企业提升能效、减少碳排放……截至目前,全区市场主体突破18万户,总量居全市区县首位,折射出市场活力奔涌、发展动能澎湃、营商环境向好的繁荣景象。
  法治护航
  构筑公平透明营商“强支撑”
  优化营商环境是动员令,更是集结号。在南岗区政府门户网站,51个部门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监督,彰显区委区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在产业园区、商圈楼宇、旅游景点,百家营商环境举报投诉点赫然设立,为企业生产经营保驾护航。
  为确保政府权责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全区共梳理并对外公示3234项权力事项,切实防范“不作为”与“乱作为”问题。在营造公正透明执法环境方面,依托“互联网+监管”平台,推动全区29个部门全面完成监管事项认领,认领率达到100%,实现了监管执法数据的规范化归集与公开。
  铁腕整治更体现在法治保障上:五年来,南岗区对206家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合同动态监管,筑牢企业发展法治“防火墙”;通过“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满意度调查及领导干部常态化“走流程”等机制,区政务服务大厅群众满意率提升至99.6%;同时,严格执行企业诉求“2110”处办机制,确保每一个企业反映的问题都能得到快速响应和满意答复。
  回眸“十四五”,起航正当时。南岗区以改革之笔,绘就了减负增效的数字图景、亲商护商的温暖图景、法治保障的阳光图景。南岗区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负责人表示,南岗区将以更优服务、更实举措,让经营主体安心投资、舒心经营、放心发展,继续书写优化营商环境的“南岗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