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彦坤
“以前村里办红白事,有钱的讲排场、没钱的硬撑门面……自从有了红白理事会,定下了办事‘标准’,还免费提供帮忙服务,各家各户省心省力又省钱。”木兰县柳河镇兴山村村民孙红雨说。
兴山村红白理事会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以健全机制、规范服务、破除陋习为己任,将文明理事理念深植乡村土壤,有效推动形成节俭向善、邻里和睦的乡村新风,成为当地乡风文明建设的典型样板。
兴山村红白理事会构建起“权威引领+群众自治”的组织体系,经村民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吸纳村“两委”成员、老党员、乡贤及热心村民代表加入,既保证了队伍的公信力与号召力,又保障了决策贴合村民意愿。为让理事工作有章可循,红白理事会结合村情制定《兴山村红白事操办章程》,将宴席规模、消费标准、彩礼规范、丧葬流程等关键事项纳入村规民约,明确反对铺张浪费、倡导文明节约的行为准则,同时积极推广生态安葬、简办婚礼等新风尚,从制度层面为文明办事划定“红线”。
兴山村党支部书记于春岐告诉记者,村里的红白理事会“线上+线下”工作模式并行,线下组织志愿者登门服务,引导村民文明办事;线上依托村民微信群推送简办案例、发布文明倡议,分享生态安葬等先进事迹。理事会引导用身边事带动身边人,逐步形成“党员干部带头、群众跟进”的良好示范效应。
在兴山村,如果有哪家办喜事,理事会一般提前介入筹备环节,结合新人需求设计简约创意方案,提供场地协调、流程规划、餐饮对接等全流程协助,在保留仪式感的同时避免铺张浪费。在丧葬事料理中,理事会秉持“厚养薄葬”理念,第一时间上门慰问家属,协助办理各类手续,积极引导采用鲜花祭扫、骨灰寄存等生态安葬方式,同时组织村民志愿者帮忙料理后事,切实减轻家属负担,让“简办不减情”的温暖传递到村民心中。
为了建立长效机制,兴山村红白理事会专门设立监督岗,对村内红白事实行“事前报备、事中监督、事后总结”全流程管理,发现超标准操办、封建迷信等行为及时约谈提醒、督促整改。同时建立“红黑榜”激励约束机制,将文明操办家庭纳入“红榜”公示表扬,对违规操办者列入“黑榜”约谈教育。这一系列举措有效遏制了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不良风气,显著减少了村民“人情债”负担,让文明办事成为村民自觉。
红白理事会积极开展工作,让百姓办事从“要我简办”向“我要简办”转变,见证着移风易俗的扎实成效。如今的兴山村,红白事操办更省心、邻里关系更和睦、乡村风气更文明。红白理事会用接地气、暖人心的举措,为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提供了样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