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民营企业家、个体工商户代表参加大会。本报记者 刘玉玺 范子龙摄 ■本报记者 刘首辰 姜雪松
潮涌松江,千帆竞发。初冬时节的冰城,寒冷天气下升腾着加速振兴发展的热浪。
11月26日,哈尔滨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召开。来自全市的320位民营企业家、商(协)会员和个体工商户代表齐聚一堂,在会场上站C位、当主角。
会议规模空前、高效务实,传递了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护航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决心。
一条条务实举措鼓舞人心,一句句郑重承诺掷地有声,现场民营企业家一次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向高而攀、向新而生、向远而行。冰城民营经济正向充满希望的未来进发。
发展“生力军”
民营企业家唱“主角”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习近平总书记这句殷切嘱托如春风化雨,一直温暖着我们创新创业的初心,坚定了我们深耕实业的决心。”哈尔滨秋林里道斯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林珈旭说,“受邀参加今天的大会,我有企业家的激动,更有主人翁的振奋。”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今年2月17日,中央时隔6年再次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作出“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等重大论断。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以法治刚性护航发展之路。
与会企业家怀揣着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憧憬与期待,在思想交流中凝聚共识,在智慧交融中擘画蓝图。
作为秋林里道斯的第六代传承人,林珈旭见证了公司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化企业集团的每一次蝶变。在哈市“培育壮大特色食品产业”政策扶植下,秋林里道斯投入近2亿元推进数字化改造,生产效率提升40%,及时接住了哈尔滨冰雪旅游爆火带来的“泼天的富贵”。2024年,企业跻身“中华老字号”食品行业前十强。
“我对这座城市充满感恩。”林珈旭说,“作为亚冬会官方供应商,哈尔滨红肠首次登上国际赛事舞台,这是企业的骄傲,也是我作为哈尔滨人的荣耀。”
民营经济从来不是经济的“配角”,而是中国故事的“主笔人”。就在一周前,40位民营企业家代表列席参加了市委十五届七次全会,共商未来五年振兴发展蓝图。市委市政府态度鲜明:全力帮助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坚定不移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从这一理念出发,全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请来了一群特殊的创业者——来自中央大街和红专街早市的个体工商户代表。
“能够以个体工商户代表身份参加大会,我倍感荣幸。”红专街早市尹胖子油炸糕第二代传承人尹晓宇说,“随着哈尔滨知名度的提升,我家店铺也成为网红打卡地,承载着城市的温度与形象。我会以工匠精神把这个家族品牌传承下去,为哈尔滨的‘长红’添一分力量。”
当好“店小二”
厚植民企发展沃土
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既依赖于阳光和煦、雨露充盈、沃土遍野等大环境,更需要勤浇水、广施肥、多培土,营造温润适宜的“小气候”。
近年来,哈尔滨相继获评2024年全国诚信建设影响力城市、2024—2025城市营商环境“市场机制改革十佳创新城市”。在全国工商联组织的“2023年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哈尔滨市被评为进步最明显的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营商环境部门作为企业的‘娘家人’,我们将牢固树立‘企业家至上’理念,充分发挥好统筹协调建设监督作用。”市营商环境局局长岳立娟说,“我们要全力推进各项改革和助企便民应用场景,全力解决企业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全力营造尊商重商护商惠商的发展环境,使‘找人办’成为过去,‘正常办’成为常态。”
政策兑现为企业“加油”,破解难题为企业“清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质量强企强链为抓手,放大特色产业优势,助推民营经济提档加速。乔府大院、秋林里道斯、商委肉制品等一批民营企业跻身“龙江品质”领军梯队,160家民营企业获得创新激励;全市商标注册量超29万件,稳居东北四市首位;哈尔滨创新指数最高排名全球第47位。
哈尔滨银行建立民营企业信贷审批绿色通道,给予民营企业更高的风险容忍度,持续营造“敢贷、愿贷”的良好氛围,以“政策+产品+服务”打通民营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与便捷性。
哈尔滨银行行长姚春和说:“哈行要做民企小微攀登时的‘登山杖’、风雨中的‘避风港’、追梦路上的‘同行人’,为哈尔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