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申志远 于秋莹)红专街25-1号后楼,一座1927年建成的俄罗斯风格老建筑静静矗立,历史保护建筑的铭牌诉说着它的百年沉淀。一楼戈雅咖啡的木质门扉后,老式木地板与油漆墙裙映衬出旧时气息,俄罗斯建筑特有的细长门窗棂,定格着时光的痕迹。因纪录片《晚霞中的红蜻蜓》再度走红后,这座隐匿于老街深处的老楼,连同院内的丁香树,成为哈尔滨新晋网红地标,更成了承载城市记忆与光影故事的“天然摄影棚”。
让这栋老俄楼焕发新生的,是哈尔滨籍导演苗萌。1982年出生的苗萌,父母都是风华厂科技工作者,童年在森林小学度过的时光,让家乡的一景一物都刻进了他的记忆。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系的他,在北京工作多年却始终牵挂着故乡。
2020年,苗萌执导的纪录片《晚霞中的红蜻蜓》斩获北欧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这部穿越上世纪50至80年代的作品,以“悠长而恍惚的梦境”质感,唤醒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而红专街25-1号后楼,正是这部纪录片的核心取景地,这座老建筑的俄式风情,完美复刻了老哈尔滨的生活肌理。“这个院子特别有哈尔滨的感觉”,苗萌在采访中坦言,哈尔滨因铁路而生、华洋杂处的百年历史,这座老楼正是这份记忆的载体。
事实上,这座近百年的老建筑早已是影视圈的“熟面孔”。从《滚滚红尘》的爱恨情仇到《闯关东》的江湖意气,从《我心飞翔》的浪漫诗意到《超载》的亚冬情结,再到《晚霞中的红蜻蜓》的深情回望,众多影视作品都在此搭建故事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