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征程上的历史性里程碑——
2020年11月,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思想伟力无远弗届,法治实践气象万千。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法治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回答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法治中国建设行稳致远提供根本遵循。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
擎真理之旗,掌时代之舵。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磅礴伟力,推动新时代法治实践阔步前行,为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征程中不断创造法治中国新的辉煌。
把稳“思想之舵”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加强理论思维,不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取得新成果”
2025年11月1日,法治中国壮阔画卷再添厚重一笔——《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施行。
首次将“习近平法治思想”郑重写入国家法律文本,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深入人心……这部法律落地实施,将进一步夯实全体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根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翻开《之江新语》,从真知灼见中感悟思想的源流。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和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不断提高,对进一步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了新的要求。”
“道德是法治的基石。法律只有以道德为支撑,才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而成为维系良治的良法。”
…………
从河北、福建到浙江、上海,从依法治县、依法治市到依法治省……在地方从政历程中,习近平同志对法治的尊崇和践行一以贯之。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理论,伟大理论引领伟大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阐明全面依法治国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恰如一座指明航程的灯塔,照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行动指南。
伟大的思想,从时代发展中汲取丰沛滋养,在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与时俱进。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中国式现代化壮阔征程再次镌刻下新的时代印记——
2025年10月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完善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机制”“加快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在这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纲领性文件中,“法治”肩负着重要使命。
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日益增长的要求,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共同富裕,都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释全面依法治国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新时代新征程法治中国建设指路定向。
为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明确“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强调“要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齐头并进;
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要求“深刻认识做好涉外法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
…………
为经济建设提供法治保障,为政治建设划定法治轨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以法治力量守护美丽中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彰显真理磅礴伟力、孕育实践蓬勃生机。
伟大的思想,植根中国文化沃壤,彰显中华文明特质,具有强大生命力。
徽风皖韵,青砖黛瓦间小巷清幽。
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安徽桐城古城内的六尺巷,在诗书照壁前,重温张吴礼让典故。
“谦让,谦虚,和为贵,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汲古言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
千年历史弦歌不辍,礼法文脉浩浩汤汤。
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伟大实践深入推进而持续发展、更加完善,赋予中华法治文明新的时代内涵。
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坚守理论创新的魂与根;
强调“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的理念,既传承“民惟邦本”的传统智慧,又实现时代性升华;
指明“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对“法平如水”“公生明”等传统司法理念作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弘扬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精髓,汲取中华民族自古至今的治理智慧,适应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具体实际,习近平法治思想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深刻揭示中国之治的法治密码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
伟大思想指引伟大事业,真理伟力凝聚奋进力量。
这是人民共和国法治史上神圣庄严的重要时刻——
国徽庄严,红星熠熠。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左手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举拳,郑重宣誓:
(下转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