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绸缎庄变身设计师酒店

——到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看历史街区与国际视野的“双向奔赴”

字数:1,511 2025年11月16日 要闻
  芊潼酒店外景。
  ■王德宇 张佶 宋怀志
  本报记者 张旭升文/摄
  推开门窗,一片冰天雪地的生活场景——这是许多曾居住在老道外大院市民共有的年代记忆。如今,经过国际设计师的精心打造,住客推开同一扇门窗,映入眼帘的是盛世烟火与哈尔滨独有的冰雪浪漫。
  11月15日,由哈尔滨城发投集团名城公司招商引进的芊潼酒店开始试营业。该酒店由原正源兴绸缎庄历史建筑活化改造而来,在尊重原有街区风貌的基础上,巧妙融入现代酒店功能,为旅客营造“穿越时光”的沉浸式入住体验。这一实践,为历史文化传承背景下的新消费场景打造,提供了“老建筑+新酒店”的活化新样本。
  从街头到心头
  融入百年街区的沉浸式旅居体验
  “宾客以酒店为中心点活动,能充分地体验街区的独特魅力。”芊潼酒店负责人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客人在靖宇街景阳街交口下车,先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的“最美麦当劳”前打卡,再随接待人员踏上百年面包石铺就的靖宇街,沿途新老业态交织,烟火氤氲。步行百米,就至靖宇街397号芊潼酒店院门。
  穿过门洞,酒店大堂挑高的玻璃展厅内光影流转,紫、红、黄、绿四色毯艺墙面寓意春夏秋冬,营造出与历史对话的浓郁氛围。宾客办理入住手续后,推开那扇“时光之门”,仿佛穿越回百年前中式檐廊四合院。沿外挂木楼梯上至二楼客房区,老式木门内是兼具保温与隔音的铝包木门窗,形成一道温暖而私密的廊道。刷卡进入客房,高端完善的现代设施瞬间将舒适感与幸福感拉满,洗去一路风尘。
  信步而出,开启一段历史文化街区的深度漫游;尽兴归来,在酒店的雅致空间中沉淀回味……至此,宾客的一段完整而精彩的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漫游旅程,从街头融入心头。
  与历史共眠
  一场在百年建筑中苏醒的时光叙事
  国际知名设计师王中里始终秉持“建筑应承载文化记忆与在地特质”的创作理念。为打造芊潼酒店,2024年,他来哈尔滨实地考察项目原貌,深入街区感受在地气息,并与哈尔滨城发投集团名城公司多次交流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活化思路,从中汲取设计灵感。
  “芊潼酒店不仅是一次空间设计,更是一场对哈尔滨城市文脉的致敬与转译。我们希望让‘靖宇街397号’这座珍贵的历史建筑重焕生机,打造一场从入院就开启‘百年情怀光辉再现’的时空穿越之旅。酒店不仅是休憩之地,更是一座可居住、可感知的艺术馆,让每位访客成为历史的亲历者与故事的续写者。”王中里表示。
  王中里介绍,为实现这一愿景,酒店以“空间叙事”为设计手法,营造时光层叠的沉浸体验。大堂灵感源于前身“正源兴绸缎庄”,设计师以织法为语言,将不同色泽与质感的毯艺面料大胆运用于墙面,通过精准切割与拼接,构建充满几何美感的立体空间。紫、红、黄、绿四色墙面,象征哈尔滨的四季流转,与前台背景墙上的“时间”主题艺术品及大堂灯笼、拼花地砖相映,共同唤醒街区往昔商贾云集的辉煌记忆。
  酒店共设26间客房,每一间都是一首独立的叙事诗,拥有不同的风景与历史视角。设计团队以“建筑历史人文关怀”为核心理念,从结构加固到装修模式创新,尽可能保留岁月痕迹,同时注入当代文化语言,营造出“与历史共眠的私密篇章”的客房特色。客房在保持历史韵味的基础上,充分满足现代旅居的舒适需求,所有设施皆巧妙隐于整体设计之中。复古黄铜电话、复刻地砖等细节,与睡眠区、卫浴区的现代功能彼此映照,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历史对话氛围。
  焕新百年街区
  定制酒店的文化破题与温度服务
  芊潼酒店以“定制”为核心理念,从装修材料到设施设备,约95%的软硬装及展陈均采用定制化设计。酒店团队深入源头供应链,逐一确认尺寸、材质、颜色与纹样,确保每一处细节皆精准传达设计师酒店的品质追求。服务层面同样细致入微,仅直饮水设备即提供7种水温选择,以人性化配置满足宾客多元需求,让街区的热情在细微之处自然流露。(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