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强产业 虾稻共作富乡村

宾县东兴村以特色发展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字数:974 2025年11月12日 要闻
  农户在稻田收获小龙虾。(资料片)
  ■刘婧婧 本报记者 罗彦坤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咱东兴村的虾稻共作全县有名,寒地小龙虾让优质稻米卖上优价,农民多了一份收入。看着揣进兜里的钱,大伙的心里无比踏实。”宾县居仁镇东兴村村民马守合一边整理稻米,一边笑着说。
  深耕特色产业,捧住了“致富碗”
  近日,宾县居仁镇东兴村党支部组织党员代表、种粮大户,专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谈及近年乡村的蝶变,大家纷纷表示,正是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带领乡亲们深耕特色产业,才走出一条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
  宾县居仁镇东兴村位于宾县西部14公里处,拥有耕地13994亩,下辖6个自然屯,共有村民274户,党员31人。202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4.9万元,积累91.5万元,乡村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虾稻共作是东兴村着力打造的特色农业亮点。全村依托宾县寒地小龙虾品牌效应,创新打造“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发展稻虾共生种养殖640亩,带动129户农民入社增收。今年,寒地小龙虾产量120万斤、虾稻米收获420万斤,小龙虾稻米单价高于市场价格1.3倍,稻虾产业综合产值超3400万元,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让村民稳稳捧住了“致富碗”。
  夯实农业根基,贡献“东兴力量”
  “养殖技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指导,从虾苗培育、水质管理到饲料投喂,专家上门授课,提供全流程指导,有力保障了虾稻产品品质。”东兴村党支部书记赵维伟说,科研力量的注入,为农产品产销提供了强劲动力,也让特色产业发展更有底气。
  产业兴则乡村兴,环境美则民心安。东兴村在做强产业的同时,紧扣宜居宜业目标,持续巩固省级党建示范村和省级四星级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着力打造星级标准屯2个。同时,成功引进哈潇壹食品、拿喜丹生物等企业落地投产,提供就业岗位约170个,不仅让农民在农闲时期实现就近就业、家门口创收,还有效激活了乡村发展活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完善相关制度安排,推动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倾斜。”赵维伟表示,下一步,东兴村将加大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服务,依法盘活用好闲置土地和房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同时,切实保护和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不断夯实农业根基,为守护“大国粮仓”贡献“东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