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工具包承载大民生

香坊区创新推出“网格服务工具包”,切实提升基层治理与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字数:969 2025年11月10日 要闻
  工具包内的工具。
  本报讯(记者 霍亮文/摄)一支笔,记录社情民意;一束光,照亮死角盲区;一个工具包,随时处置格内“小事”……近日,香坊区建筑街道、健康街道、黎明街道幸福里社区等街道社区创新推出“网格服务工具包”,为社区网格员配备集记录宣传、环境治理与应急于一体的便携装备,切实提升基层治理和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环境治理套装
  从“找工具”到“马上办”
  过去,网格员走访时记录靠脑、清理靠手,许多小微问题因缺乏即时处置工具而延误。如今,“网格服务工具包”将网格员的“单兵装备”系统化、标准化。工具包虽小,却“五脏俱全、文武兼备”,网格日志本、多色笔确保民情信息采集翔实、分类清晰;手电筒、卷尺、手套、小铲、垃圾袋等“环境治理套装”,则让网格员遇到小广告、垃圾散落等环境问题,实现了从“问题发现者”转向“一线处置员”。
  建筑街道网格员张金雪对此深有体会:“以前发现小广告,只能先记录上报再处置,周期长。现在随身带着小铲子,看到就能清理,效率高多了。”包里还有手电筒便于排查管线隐患,一副鞋套则体现了入户走访的规范与尊重,细微之处尽显服务温情。
  政策便民签
  从“靠头脑”到“随手查”
  政策咨询是社区高频服务事项,如何让网格员在面对居民提问时答得准、讲得清?建筑街道党工委征集各社区网格员建议,将政策“装”进包里。工具包上一份精心编印的“政策便民签”成为亮点。供热服务热线是多少、党组织如何转接、退役军人优待证如何办理……17项高频业务的办理流程和所需材料一目了然。“这‘小纸条’可是我们的‘政策宝典’。”建筑街道网格员陈思表示,“居民问起来,我们当场就能给出权威解答和材料清单,避免了他们因信息不全白跑腿。”
  这一举措将政策咨询窗口直接前移至居民楼栋、群众家门口,以移动知识库的形式打破了信息壁垒,确保了政策解读的规范性与一致性,真正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和精准投送。
  应急物品
  从“管事”到“暖心”
  基层治理的核心是人,“网格服务工具包”的设计体现了对人的深切关怀。
  健康路街道乐园社区的网格员包内配备的创可贴、消毒湿巾、充电线等应急物品,虽不昂贵,却在关键时刻能解居民燃眉之急,为社区服务注入了“急救员”和“贴心人”的新内涵。这一设置,促使网格员主动学习掌握急救等知识,其职能从处理公共事务,延伸至对居民个体安危和需求的即时守护,为精细化的基层治理铺就了深厚的情感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