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看着这些温情浪漫的宣传语,李女士大声读起来:“城市有两种,一种是哈尔滨;人生有两种,一种是有书的”“你与山海只有一本书的距离”“在阅读之城读一页发光的夏天,在‘音乐之城’听一曲浪漫的冬天”等。
记者注意到,展现给游客的文字十足呈现了城市管理者的“用心”,内容既巧妙融合城市特色与阅读价值,又以灵动鲜活的表述抓住年轻受众的爽点,吸引游客纷纷驻足,歇歇脚读本书。
家门口邂逅书香
全域全龄共享文明阅读新风尚
商圈里的“书式浪漫”、社区中的“全民共读”、校园内的“红色书香”、网络上的“云端讲堂”,哈尔滨已基本实现“百步有书、15分钟可达”的阅读圈全覆盖,全民阅读的生动文明图景正在冰城徐徐展开。
在香坊区汇龙上城云著小区入户大厅的社区书店里,小区业主和附近的居民三三两两坐在200多平方米的阅读空间或安静阅读、或品茗咖啡等饮品、或通过电脑查找资料……据书店负责人朱凤杰介绍,书店开业4年来,每年接待万余人次的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小区业主和附近居民,从学龄前儿童到耄耋老人都是书店的常客。去年,这家社区书店被评为哈尔滨市第七批全民阅读示范基地。10月18日下午,记者在现场偶遇小区业主孟女士,她正在与朋友分享最近读到的一本书。“过去我们通常约在外边商场吃吃喝喝,或者在家里刷手机,如今在社区门口就有这么好的阅读环境,渐渐我们都养成了放下手机、拿起书本的习惯。”孟女士说。
每逢周末和假期,香坊区乐园社区“于妈妈志愿服务队”的伴读时间随即开启。辖区内的孩子们来到社区书屋,与大学生志愿者共同度过精彩的阅读时光。“一些孩子的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我们通过阅读的形式,让孩子们与年轻志愿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用阅读的力量和爱的温暖陪伴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乐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于洋说。
哈尔滨市图书馆每天接待超千人次,人们在书海中尽情徜徉。近年来,市图书馆为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深化“一书·一城”“哈尔滨讲坛”“雪孩子阅读成长计划”等品牌,年均举办活动超700场,通过31个流动服务点将书籍送到基层,在全市社区、景点、大学布局31个24小时自助“智慧图书馆”,让阅读融入市民生活,全力构建“人人可读、处处可读、时时可读”的全民阅读生态。
拓展“图书+”生态圈
阅读力提升城市文明
当阅读从个体行为演变为社会风尚,阅读力的积累能够大大提升城市文明。如今,我市各大书店正通过开展文学沙龙、文创市集、艺术展览等形式新颖多样的读书相关活动,大力拓展“图书+”生态圈。
哈尔滨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的独特城市,中华传统文化、俄侨文化、红色文化在此交织共生。通过系统性阅读推广,城市得以唤醒厚重的文化记忆。中央大街书店里的外国文学沙龙、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松光里”展示的年画与俄苏文学展、南岗新华书店演绎的非遗课堂……这些文化场景将书本中的历史转化为可触摸的城市肌理,让市民在阅读中完成文化认同的建构。
南岗新华书店店长侯丽娜介绍,该店年均举办300余场文化活动,覆盖读者10万余人,如今已转型成为城市文化客厅,打造“文化+”复合型服务业态,读者在“哈尔滨记忆”展厅、非遗文化馆等场馆可以沉浸式体验哈尔滨城市文明。
此外,慧文书院更将阅读推广与国学传承深度绑定,630余场主题活动中,“四大发明体验沙龙”“诗词鉴赏沙龙”等特色项目,让传统文化在互动中焕发新生。众创书局以光影、树木为设计理念,用建筑语言诠释阅读美学,其举办的卡尔维诺百年诞辰主题展、书籍盲盒等创意项目,让书店本身成为可阅读的艺术品。“松光里”将文化策展与文旅经济结合,孵化出“滨果礼物”“黏豆包咖啡”等文创IP,销售800多个种类的创意产品,入选2024年哈尔滨市创意设计赋能优秀案例。
当西西弗书店的咖啡香与书页摩挲声交织,当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的百年建筑里传出国学诵读,当“摆渡船”公益阅读项目带领青少年重走红色文学之路,哈尔滨正书写着全民阅读的时代答卷。
全民阅读的推进,既是国家文化战略的顶层设计,亦是城市文明进阶的必然选择。从“十四五”规划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到《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布,全民阅读已从个人行为升华为国家行动。哈尔滨这座承载着百年中西文化交融历史的城市,正以全民阅读为支点,撬动文化软实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