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机器人“开智”时代来临

人工智能深度融合,让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实用场

字数:1,146 2025年10月25日 要闻
  人形机器人表演传统武术。 本报记者 范子龙摄
  ■本报记者 霍亮
  当钢铁之躯注入“灵魂”,这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深度融合最贴切的比喻。在本届计算机大会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深度融合在场馆随处可见……从演绎传统武术的人形机器人,到深海探测的水下装备,再到保障安全生产的巡检机器人,一系列成果清晰展现了二者深度融合的技术突破与应用潜力,为各行业发展注入全新动能的同时,也标志着机器人“开智”时代的来临。
  人形机器人
  从实验室走向实用场
  本届计算机大会场馆内,一场科技与传统碰撞的“武术表演”惊艳全场。来自逐际动力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以灵活步伐与矫健身手演绎中华传统武术,钢铁之躯展现出媲美人类的动作协调性,瞬间成为全场焦点。展台另一侧,深圳乐聚智能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同样人气爆棚,其头部搭载的深度摄像头、激光雷达,胸前的语音开发接口,以及开源运动控制系统,让观众感受到硬件与智能技术的深度结合。
  据上述展台工作人员介绍,这些人形机器人的智慧核心,源于AI的深度融合。通过针对不同使用场景植入相应AI模型,机器人可灵活切换角色:既能在工厂生产线上精准完成物料搬运、充当质检员保障产品质量,也能走进营业厅化身迎宾员。目前,这些多元化应用场景已在我国多个城市落地,标志着AI赋能下的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实用场。
  水下机器人
  为深海探测提供智能解决方案
  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展区,水下机器人融合创新同样令人瞩目。由哈工程团队研发的水下机器人“星魂”是AI赋能机器人实战能力的代表,作为第四届世界大学生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作品,“星魂”凭借深度集成的AI技术,可自主完成姿态调整、水下定姿定深、目标识别及智能检测跟踪,既能按预设轨迹自主航行,也能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通过视觉实现水下管道自主巡检,为深海探测与水下作业提供了高效智能解决方案。
  巡检机器人
  实现厘米级精准定位
  一款外形酷似电影角色“瓦力”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凭借智能与多系统的协同能力吸引关注。该机器人系统集成5G通信、高精度激光SLAM导航定位、六自由度协作机器人、智能视觉识别、自主充电及调度系统等核心模块,各个环节均离不开AI技术的支撑:5G通信系统保障数据传输高效安全,为AI分析提供实时数据基础;激光SLAM导航定位技术实现厘米级精准定位,让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灵活移动;双光摄像机搭配协作机器人,可灵活调节观察视角,结合智能化视觉识别系统,能实时分析设备状态,发现异常时立即触发语音报警。
  巡检机器人不仅实现智能化安全生产,更显著提升巡检频次与质量,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成为AI与机器人融合赋能工业领域的重要成果。
  从工业生产到教育实践,从深海探测到园区巡检,本届计算机大会全方位展现了AI与机器人深度融合的广阔前景。随着技术持续迭代,二者的协同创新将不断突破应用边界,为各行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科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