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红色影视剧”去打卡

松光胡同:影视剧钟情的“时光打卡地”

字数:605 2025年10月14日 要闻
  ■本报记者 申志远 于秋莹
  在哈尔滨道外区北三道街与北四道街之间,藏着一条因光影而不朽的小巷——松光胡同。它的入口处,矗立着已有80年历史的松光电影院,这里曾拍摄过50多部影视剧,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更承载着一代人的青春与一座城的记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松光电影院是道外区的“文化地标”。几毛钱一张的电影票,要提前几小时排队才能抢到;电影院美工师手绘的电影海报,每天悬挂在招牌下,新片上映前便准时更换,成了胡同里最鲜活的风景。那时的松光胡同,因电影院的昼夜放映而热闹非凡,周边的小酒馆、烧烤摊、食杂店人声鼎沸,烟火气顺着胡同的青砖灰瓦漫延,勾勒出老道外最生动的市井图。
  岁月流转,松光电影院逐渐褪去往日繁华,却意外成为影视剧摄制组的“宝藏取景地”。《年轮》《千钧一发》《零下三十八度》《无证之罪》《潜龙道》《萧红》等50多部作品在此拍摄,让这条老胡同在镜头里重获新生。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电影《黄金年代》。导演许鞍华曾说,松光胡同里,“哈尔滨当年平民生活的印记,是任何美术师都无法复刻的,恰好契合萧红颠沛流离的生存状态,为此特意在此加设重头戏”。电影院后院的老楼梯、胡同里充满年代感的门脸,都成了镜头里的“时光隧道”,将观众带回萧红笔下的旧时光。
  如今,当人们走进松光胡同,不仅能找到《黄金年代》里萧红的“踪迹”,更能在“一砖一瓦”中读懂哈尔滨的过往。这条被光影点亮的老胡同,早已超越“打卡地”的意义,成为一座城市的记忆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