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鸡毛蒜皮”到“性命攸关”,他们“超长待机”守护,把服务百姓的“最后一公里”变成“贴心零距离”——

网格里的“微光” 照亮城市街头巷陌

字数:3,894 2025年10月10日 深1度

  网格员看望社区老人。  
  社区居民为网格员送上锦旗。  
  网格员开会研究如何照顾独居老人。  
  网格员照顾高龄老人。  
  ■本报记者 霍亮文/摄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如繁星点点,散落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服务群众,用温暖与担当编织起基层治理的细密网络。他们就是网格员——政策传递的“最后一公里”,服务百姓的“贴心人”。
  他们每天穿梭于楼宇之间,登记信息、排查隐患、调解矛盾、宣传政策,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守护着一方安宁。每当危急时刻,他们又迅速化身“超级英雄”,成为生命的守护者、希望的传递者。他们如同一束束微光,努力照亮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这世间的爱与守护,从未缺席。近期,记者采访了香坊区一些社区网格员,聆听他们的网格故事。
  生命守护 危难时刻的“摆渡人”
  网格员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帮手,更是危难时刻的生命守护者。
  建成社区第十三网格网格员刘妍至今记得去年夏天发生的一件事。网格里有一位独居老人,身体一直不好,定期入户陪她说话、检查药盒,成了刘妍雷打不动的习惯。有一天下午,刘妍像往常一样去看望老人,可敲了好一会儿门,里面都没有动静。刘妍赶紧联系邻居拿到备用钥匙。推开门的瞬间,她的心一下子揪紧了——老人瘫坐在椅子上、脸色发青,想抬手却没力气,嘴里只能发出微弱的声音。
  刘妍冲过去扶住她,一边喊她名字,一边手忙脚乱地摸出手机打120,又赶紧给同事打电话求助。同事们一路小跑赶了过来,几人小心翼翼地架起老人,一步步往楼下挪。老人体重不轻,每个人都满头大汗,可没人松劲,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快点、再快点,一定要把老人平安送到医院。
  老人出院后,特意拄着拐杖到社区,颤巍巍地握着刘妍的手说:“妍哪,你真是我的贴心人啊!要不是你,我这条老命可能就没了。”
  对于海富社区的王美仪来说,与辖区居民刘叔之间的经历,让年轻的她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生命的重量。2023年,刘叔因脑出血住院,因无儿无女一度陷入绝望。网格员们握紧他的手说:“别怕,有我们在。”他们不仅为他办理低保手续,还轮流陪护,出院后又协助他入住养老院。
  每次王美仪前去探望,刘叔总会笑着招呼:“丫头,快进来!”然而,2024年端午节的清晨,养老院突然打来电话,告知刘叔情况危急。王美仪和同事们立即驱车20公里赶去。当白布缓缓掀开,露出刘叔灰暗的面容时,她忍不住流下眼泪。网格员们决定送他走完最后一程,从护送灵车到殡仪馆,再到目送他火化,他们用行动为这位孤寡老人的人生终点撑起了最后的尊严与温暖。
  而在红旗街道新地社区,网格员耿丹照顾低保户杨叔的故事同样动人。2024年初,她在日常走访中发现,因脑梗后遗症加重,原本半身不遂的杨叔生活难以自理,一日三餐都成问题。
  耿丹第一时间联系了杨叔的女儿,可对方还在读大学无力照顾,“姐姐,我还没毕业,没有收入,实习单位又远,每天通勤都要转两趟车,这可怎么办?”挂掉电话,看着杨叔无助的神情,耿丹意识到临时帮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于是那段时间,网格员们启动了“双线行动”:白天轮流为杨叔送饭送水,晚间则联合派出所民警或邻居共同照看;同时,耿丹在一周内联系了哈尔滨市十余家养老院和医院,反复说明杨叔的低保身份与身体状况。最终,哈尔滨市康仁医院同意“按低保金标准接收他入院”。
  送杨叔去医院那天,看着他躺在担架上眼眶发红的模样,耿丹深深体会到“网格员”这三个字背后的力量与意义:“我们,是居民生命的‘摆渡人’。”
  应急排险 守护安全的“前哨站”
  安埠小区第五网格的网格员吴阳阳被居民亲切地称为“小太阳”。该网格共有298户、529位居民,其中多为回迁户和老年人。3个月前,轧钢楼一楼的王阿姨向她反映水管锈蚀严重的问题。
  “阳阳,你看这水管锈得这么厉害,真怕哪天爆了,咱们这老楼可怎么办啊!”王阿姨拉着网格员的手,眼眶泛红。专业机构的回复让大家更加失望:“这是40多年前工厂自建的家属楼,没有图纸,换水管风险太大,连水阀都找不到,这活儿我们接不了。”
  吴阳阳没有放弃,她迅速将情况上报街道,并陪同自来水公司和物业的师傅反复勘查管道、调整方案,挨家挨户做好管线改造前的沟通协调。经过四次专题协调会,最终确定了由住建部门指导、自来水公司施工、社区配合的解决方案。施工当天,看着新的水管主杠顺利接好,王阿姨高兴地说:“这下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在轴承社区第十三网格,网格员高汪洋已在此扎根10年。每年汛期,棚户区老旧管网的问题都最让人揪心。去年7月一个暴雨夜,他在排查中发现孙阿姨家中积水已渗入门缝,而因中风卧床的她却被反锁在屋内。高汪洋一边隔窗安抚老人,一边用沙袋筑起临时“防护墙”,在齐踝深的积水中坚守一个多小时,直到家属赶来将老人转移。
  刚松一口气,何大爷家又传来呼喊声——屋外下水井被杂物堵塞,导致雨水倒灌进屋。没有专业工具,网格员们直接伸手入井清理,枯枝划破手指、淤泥沾满衣衫也无人退缩。当积水“哗”地一声顺利排走时,满身泥污的他们相视而笑——群众的安危,始终是他们的“心头大事”。
  暖心照护 独居老人的“亲儿女”
  在网格员日常工作中,照顾独居老人是需要更多付出的一项工作。安埠小区的网格员吴阳阳清晰记得初见魏大爷时的情景:“心里像被狠狠揪了一下。”魏大爷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糖尿病并发症,独自居住,双腿因长期缺乏活动导致肌肉萎缩、肤色发暗,整个人也失去了精神。
  从见面那天起,每天去魏大爷家成了网格员的固定安排:扫地、聊天、准备营养餐,检查水电燃气安全,临走时再把垃圾带走。起初,魏大爷只是沉默地看着,后来渐渐会主动请网格员帮忙递东西、开电视,偶尔还会点评饭菜的味道。
  直到一个风雨交加的傍晚,吴阳阳接到魏大爷打来的电话,声音发颤:“小吴,你能马上来吗?我家被污水淹了……”她立刻叫上同事赶去,一推开门,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魏大爷蜷缩在轮椅上像个无助的孩子。他们一边清理污物,一边安慰老人,同时紧急联系物业疏通管道。雨停时,魏大爷的家恢复了整洁,网格员们却浑身湿透。看着彼此的狼狈模样,他们不禁笑了,而魏大爷却流下了眼泪。
  在海富社区,网格员王美仪始终牵挂着96岁的老党员王爷爷——一位分散供养特困对象。自独子去世后,老人一直独自租房生活。王美仪第一次走进他那狭小的房间时,几乎不知所措:床单该怎么铺?扫地该从哪儿开始?那时的她,还是个连自己房间都依赖母亲整理的年轻姑娘。
  渐渐地,她学会了如何照顾老人:3分钟换好床单,10分钟打扫完房间,甚至能把王爷爷当年的经历讲得比他本人还要生动。两年过去,那间小屋不再冷清,而是充满了温暖的笑声。老人常说:“是党和社区,一直焐热我这把老骨头,让我觉得暖和、有依靠。”
  多元服务 社区治理的“多面手”
  作为基层治理与城市管理的神经末梢,每一位网格员都是“多面手”,肩负着多重角色与责任。
  河畔社区第十七网格的网格员邢巧玲,负责辖区内424户、758名常住居民的管理与服务。除了处理网格内的各类事务,她还承担着社区民生热线工作。“民生热线是连接群众的‘连心桥’,一部电话、一本笔记,承载的是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邢巧玲说。
  交通信号灯设置不合理,网格员联动交警部门实地调研,让拥堵路口恢复畅通;发现杂物乱堆放,网格员联合执法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还街道以整洁有序。从交通出行到环境治理,从公共设施到邻里和谐,网格员用行动诠释着:网格之中无“小事”,群众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有人问邢巧玲:“你管的是不是太宽了?”她坦然答道:“居民的需求,从来不分分内分外。”住户天然气开栓遇阻,她化身“跑腿员”,在房地产公司与燃气公司之间往返十余次,将原本3个月的流程压缩至一个月;暴雨天商铺进水,她和物业师傅一同抢修至深夜,积水退去时才发觉鞋里早已灌满泥沙……
  通乡街道工程社区第12网格的网格员于丽,负责祥和家园19号楼的网格管理与服务。该网格常住居民721人,其中47%户籍不在本市。于丽通过提供异地医保咨询、求职信息对接等差异化服务,努力让这些“异乡客”成为“自家人”。
  刚接触保障房工作时,刘先生的到来让于丽印象深刻。他带着80岁的老父亲径直冲进办公区,脸色铁青、语气急促:“去年我父亲申请保障房就没成功,今年你们到底能不能办成?”于丽看出他的焦虑与不信任,没有急于索要材料,而是先递上一杯水,轻声安抚:“大哥,别着急,今年我陪您一起整理材料,咱们一步一步来,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材料提交后,刘先生几乎每天都询问进展,言语中充满不安。于丽每次都耐心回应,并详细解释去年申请失败的具体原因,逐步消除了他对社区工作的误解。当老人的保障房资格终于获批时,刘先生专程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尽职尽责,情系居民,热心服务,暖至人心”。
  记者手记    用责任与担当 传递温暖与希望
  网格里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却时常让人热泪盈眶。在单元门前,网格员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居民安装了台阶扶手,让他们不再“畏手畏脚”;为听力障碍的刘阿姨送去助听器,让她重新听见世界的声音……
  轴承社区的网格员高汪洋展示了一幅网格手绘地图,这不仅是0.31平方公里辖区的缩影,更是网格员用10年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温暖民心的生动注脚。轴承社区有4290户家庭、7589名居民,曾因老旧小区多、棚户区杂、特殊人群集中成为基层治理的“硬骨头”。当“绣花针”般的网格服务遇上“一家人”的邻里温情,再难的“烦心院”也能变成幸福的“暖心园”。
  如今,居民们亲切地叫网格员“小太阳”“小丫头”“小姑娘”,没有敲不开的门,也没有走不进的心。网格员这三个字,代表着责任与担当,象征着温暖与希望,让网格辖区内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个世界,有人关爱着他们。
  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网格中,网格员如同微光,点亮了城市的温暖,汇聚成城市的温度。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却用最实实在在的行动,书写着基层治理与城市管理的最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