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大剧院外上演中秋特别活动。 陈嘉轩供图 ■本报记者 于秋莹
“十一”假期,哈尔滨大剧院化身为流动的艺术殿堂,以丰富多彩的演出与活动,为市民游客编织了一段段难忘的金秋记忆。从经典重现到跨界创新,从室内雅集到户外狂欢,从原创音乐剧到国际音乐会,从国漫舞台剧到经典金曲演唱会,每一天都洋溢着艺术的激情与文化的深度,让“跟着演出去旅游”成为假期最时尚的旅游方式。
多元演绎共谱艺术华章
10月1日至2日,中文原创音乐剧《宝玉》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情的音乐叙事,将古典文学的瑰宝与现代音乐的灵动完美融合,引领观众穿越时空的长廊,感受“宝玉”的痴情与世态的炎凉,如同一幅流动的古典画卷,在观众心中徐徐展开。
“经典留声机”系列音乐会——中俄管乐团室内乐音乐会于10月3日奏响,中俄音乐家携手,用管乐编织出跨越国界的音乐对话,展现了音乐无国界的魅力。
10月4日,正版国漫·2.5次元舞台剧《狐妖小红娘》以其绚丽的视觉效果和动人的故事情节,吸引了众多年轻观众的目光,精雕细琢的角色与如梦似幻的视效,瞬间引爆跨次元的热情。演出后签售会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让粉丝与偶像近距离接触,共享动漫文化的乐趣。
音乐的盛宴绵延不绝。10月5日,“声声不息——港乐经典金曲演唱会”带人重溯流金岁月,以港乐金曲唤醒时代记忆,如同老电影中的胶片,一帧帧回放着青春的旋律。适逢中秋佳节,10月6日的“天涯共此‘音’——中俄交响乐团中秋专场”以磅礴交响邀约明月,10月7日的“‘乐’圆中秋——经典金曲视听音乐会”则用熟悉的旋律承载万家团圆的情思。
10月8日爱乐男声合唱团以“一路繁花一路歌”专场,用清澈而又充满力量的男声和鸣,为这场艺术之旅谱下余韵悠长的终曲。
深度体验拓展艺术“半径”
除精彩演出之外,哈尔滨大剧院更精心策划了系列体验活动,进一步延展了艺术的半径。
10月1日至2日,音乐剧《宝玉》的舞台导览让观众近距离触摸舞台背后的故事,感受艺术创作的艰辛与魅力,如同揭开神秘的面纱,一窥艺术的真容。
两场内涵深厚的艺术课堂也在两天内相继开讲——《抗战时期广播媒介与抗战歌曲的传播》引领听众穿越时空,聆听历史长廊里的民族强音。而《畅谈歌唱——科学正确的发声理念和高级的审美》则从技法到意境,为声乐爱好者拨开迷雾、指引方向。
夕阳与剧院的浪漫交响
贯穿假期的“剧院户外Live Show”不仅打破了镜框式舞台的物理边界,更将艺术优雅地延伸至城市的公共空间。
“剧院户外Live Show”每日于夕阳下优雅启幕,将剧院前的广场幻化为开放的都市会客厅。市民游客在此徜徉,于旋律与晚风中共鸣,让艺术的气息、城市的剪影与天边的霞光,共同定格为这个金秋最具诗意的画面。
夕阳的余晖洒在剧院外,与悠扬的音乐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面,成为假期中不可多得的打卡胜地。这如同一场浪漫的约会,让夕阳与剧院在音乐的陪伴下,共同谱写出一曲动人的恋歌。
这不仅是一场场现场表演,更是一次次成功的城市微度假与音乐的跨界合作,让剧院尝试着跨入市民文化生活的核心圈与度假圈。
剧院助力点亮城市文化之光
此番国庆艺术盛宴,正是“为一场戏,赴一座城”文旅新趋势的生动写照,哈尔滨大剧院正跃升为驱动城市文旅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十一”假期,哈尔滨大剧院迎来的2万名观众中,以音乐剧《宝玉》、2.5次元舞台剧《狐妖小红娘》为代表“跨城观剧”演出外地观众占比近15%,10月1日至8日的外地观众占比达8.8%。同时,据不完全统计,户外liveshow共有近万人参与。
哈尔滨大剧院正依托保利院线强大的剧院资源,通过持续输出高品质、多样化的文化内容,将短暂的艺术停留转化为深度的文化沉浸,为这座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旅活力。
哈尔滨大剧院用艺术奏响了一曲文旅融合发展的华丽乐章,让市民游客享受精神飨宴的同时,漫游于城市的街巷之间,激活“剧院+”文旅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