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整洁的兆麟街。 ■董芮菡 程美杰 本报记者 王东
在尚志市苇河镇的版图上,有一条承载着红色记忆、见证着时代发展的街道——兆麟街。它不仅是连接通河街与和平路的交通要道,更是当地居民生活变迁的生动缩影。它在岁月流转中完成了从无名土路到文明示范街的华丽转身,成为尚志市苇河镇一张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温度的名片。
兆麟街位于尚志市苇河镇,起点通河街,止点和平路,长900米、宽20米,沥青混凝土路面。1934年形成,无名。1947年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李兆麟命名兆麟街,名称沿用至今。
回溯历史,1934年的兆麟街只是一条无名土路,路面坑洼不平,雨雪天泥泞难行,给居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1947年,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李兆麟,它被正式命名为“兆麟街”,红色基因自此深深扎根。
近年来,兆麟街迎来了一系列升级改造。道路沥青硬化工程顺利完工,原本的土路摇身一变,成为平整宽阔的沥青路,车辆行驶平稳,行人出行安全舒适,扬尘与泥泞成为历史。道路两侧雨排项目同步建成,排水系统全面完善,有效解决了雨季积水问题,即便遭遇暴雨,街道也能保持畅通,保障居民正常生活。
街边整齐的栅栏,不仅分隔了人行道与车道,保障行人安全,还提升了街区整体的美观度。以中心路为界,兆麟街东西两段分别由两个社区管辖。
在社区党建引领下,“邻里互助日”“文明家庭评选”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邻里关系更加和谐,红色文化得以传承,文明新风尚吹遍大街小巷。
如今的兆麟街,既有便捷的交通设施,又有良好的社区氛围。它承载着英雄的记忆、见证着时代的变迁,正以崭新的面貌,书写着苇河镇发展的新篇章,成为居民心中名副其实的幸福街、文明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