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发的汽车电子全彩屏。 ■本报记者 董艳春文/摄
随着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加速转型,汽车电子作为核心技术支撑,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哈尔滨综合保税区内,黑龙江天有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研究院正是该领域的突出代表。该研究院依托专利技术,通过算法优化和国产芯片研发等路径,成功将国产汽车电子产品推向海内外多家车企。
作为国内汽车电子研发领域的领先企业,黑龙江天有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在国内外市场共销售产品600万套,并于今年成功在沪市主板上市。日前,记者走进天有为哈尔滨研究院,深入了解企业在科技产品研发和人才策略等方面的创新与突破。
企业硬实力
全彩屏价格压至几百元
黑龙江天有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专注于汽车仪表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与服务并逐步向智能座舱领域拓展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产品涵盖电子式组合仪表、全液晶组合仪表、双联屏仪表以及其他汽车电子产品与服务。
“公司拥有一项独家技术——汽车电子仪表上的段码复合屏技术。”天有为哈尔滨研究院副院长祁天存介绍,该技术已在国内外取得专利。企业已将其应用于全液晶组合仪表和双联屏仪表产品中。该技术通过将段码屏与TFT全彩屏组合,依托屏幕显示效果控制、一体化光学与曲面贴合、仪表系统及结构设计等软硬件协同,实现了接近一体化TFT全彩屏的显示效果,同时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段码屏所使用的驱动芯片由天有为自主研发,进一步压缩了成本。
在过去外企垄断全彩屏市场的时期,全彩屏价格高达上千元。天有为凭借段码复合屏专利技术,将产品价格压缩在几百元区间,使中国车企用上了优质的国产电子产品,并为全彩屏技术国产化争取到了3到4年的发展时间。自2016年起,该技术产品已在吉利、长安、奇瑞、五菱等多家国内车企的车型中广泛应用。
“我们通过算法优化性能。”祁天存解释说,“例如,在面对不同等级的处理器时,我们能够选用性能较低的芯片,通过算法实现系统整体性能的提升。”
近年来,驱动芯片的国产化成为推动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祁天存指出,海外芯片价格高昂,单个芯片可达数十美元,而汽车显示屏通常要使用多类芯片。(下转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