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康福柱)国庆中秋假期,位于阿城区玉泉街道的“桃花源”现代农业观光区迎来了丰收季。葡萄藤下,市民游客手提果篮采摘,孩子们在稻田里体验收割、扎稻草人的乐趣。“桃花源”日均接待游客超百人,体验集采摘、研学、观光于一体的乡村游。
“真甜,名不虚传。”有游客摘下一颗“阳光玫瑰”送到嘴里便忍不住赞叹。果园里,游客拿着剪子和果篮采摘中意果实。
“桃花源”是阿城区近年打造的现代农业观光区,这里不仅种植葡萄,还种植多个品种的鲜桃和草莓,成为我市一处知名的“四季果园”。“这个季节只有葡萄了,目前有夏黑、阳光玫瑰和妮娜皇后三个品种。假期前5天,每天都有100多人采摘。”“桃花源”负责人杨学忠说。
“这里的葡萄等水果之所以好吃,和我们独特的‘种植密码’有关。”杨学忠告诉记者,园区采用物理驱虫模式,用黄豆制作肥料,在果实生长的不同阶段,以水肥一体化的形式精准补充微量元素,保障果实的品质。
经过持续发展,“桃花源”已拥有2000多名稳定的会员,形成独特的“会员经济”模式。杨学忠告诉记者,会员或自驾来体验采摘乐趣,或通过企业配送,享受从枝头到餐桌的直达服务。这种模式不仅保证了产品的稳定销售,还通过口碑传播持续扩大影响力。
近年来,随着阿城文旅热度攀升,“桃花源”也借势提升品牌影响力,逐步从单一采摘拓展为“农业+研学+旅游”的复合业态,成为阿城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典范。
“假期前5天已经来了两批小朋友,他们在这里学割水稻、打稻子、扎稻草人。”杨学忠说,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农事体验,是园区精心设计的研学课程。“桃花源”依托丰富的农业生产场景,开发了系列研学活动,孩子们在这里可以识五谷、参与农事劳动、学习农耕知识,在实践中感受农业魅力。如今,这些研学项目已成为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几天,还有多个团队来研学。”杨学忠说。
随着“田园变景区,农事成体验”理念深入人心,阿城区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持续激活乡村产业新动能,以“桃花源”为代表的一批农业观光区,已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的重要纽带,美丽乡村正成为更多游客向往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