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沉浸式体验。 ■本报记者 万佳文/摄
举国同庆盛世华诞,冰城共赏中秋美景。在哈尔滨极地公园枫叶林和稻花田拍张美照,在太阳岛熊猫馆看“芝麻”“芝士”现场“吃播”,在百年滨洲铁路桥与国旗合影,在哈尔滨近郊感受五花山色浪漫……这个假期,当“国庆红”遇上中秋月,中外游客共赴冰城,享受一场秋日里的文明旅游盛宴。
数据显示,“十一”假期我市文旅产品、机票、火车票、酒店民宿订单量同比上涨六成以上,北上广等地游客争相来冰城庆“十一”、过中秋。冰城夏都正以全域、全季、全龄的文旅新生态,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目的地。
我市各景区景点、餐饮娱乐等旅游相关单位不断推出各种创新性、沉浸式项目,各行管部门加大服务保障措施,处处彰显哈尔滨城市文明的温度与热度,让游客收获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网友们纷纷喊话哈尔滨:“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北上广等地游客争相来哈
商家提前开启“上客”模式
早在半个多月前,我市部分餐饮企业的包房、酒店民宿的客房、景区景点的门票,就被预订满满。
10月1日11时刚过,在道外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有30年历史的老字号餐饮“满汉人家”已经开启“上客”模式:包房预订一空,大厅座位不到一个小时坐满。“节日期间,12个包房都预订出去了。”该店总经理王海英说,一半以上顾客是游客,大多都是携家带口来哈尔滨旅游的。
靖宇街上,人民咖啡馆节日期间的客流是平时的两三倍。为了缩短顾客等候时间,店长荆怡鑫每天带领六七人在柜台忙碌。该店在国庆前夕推出的茶缸冰激淋和温感杯套,成为游客打卡拍照的完美道具。
在防洪纪念塔广场,导游贺影正带领从江浙来的30名游客参观。“从年初到现在,几乎没怎么休息过。不只是我,身边的导游朋友也是这种状态。从中老年人休闲团,到青少年研学团,再加上海外游客团,很多游客对哈尔滨的欧陆风情和人文感兴趣。许多人都是一次玩不够,还来第二次、第三次。”
国庆佳节,正是户外爬山、观赏五花山色的最佳时期。哈市近郊的香炉山、帽儿山、松峰山等景区都迎来客流高峰。
在吊水壶国家森林公园,记者看到,园内秋意正浓,漫山遍野的树木换上五彩斑斓的“衣裳”,枫叶似火、桦叶如金、松柏常青,交织出一幅绝美的秋日画卷。漫步在山间小道,脚下落叶“沙沙”作响,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草木香气,让人心旷神怡。
“国庆中秋期间,预计景区每天接待客流量在万余人次左右,是平时的三至五倍。”景区负责人杨树义说。
旅游服务“卷上天花板”
游客称“戒断反应”太大了
在景阳街与靖宇街交口,街拍摄影师小黑正在为游客拍出最美的街拍照片。“他们对我的服务都非常满意,有的人回去后还会推荐朋友来哈尔滨找我拍片。”小黑说,他都会多赠送几张照片给游客,还会把一些哈尔滨风景照送给他们。现场,很多女孩子说“从来没有享受过这么超值的旅拍服务。”
与年轻人热衷拍美照不同,市民岳先生希望用漫画定格和女儿的温情时刻。“节后我马上要到外地工作了,特别舍不得妻子和女儿,想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记录下来。”岳先生说。短短10分钟后,画师王春才惟妙惟肖地将岳先生父女的神韵呈现在纸上。
“我干画师10多年了,最早从剪影开始干,后来转型到素描写真和漫画,从中央大街一直画到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王春才说,“很多游客看到画像后都竖起大拇指,称赞哈尔滨民间艺术水准真高。”
记者走访发现,节日期间,我市各个景区景点在暖心服务上都是细节满满。
吊水壶景区为了方便老人、孩子游玩,开通直达山顶摆渡车,助力游客轻松登顶俯瞰满山秋景。太阳岛风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及各休息点免费提供热水和红糖姜茶,无论玩累的孩子还是稍感疲惫的老人,都能随时喝上一杯热饮,暖身又暖心。极地公园为游客提供轮椅、童车、哄娃神器、自拍杆等设备,无障碍通道方便行动不便的游人顺利通行。在道外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的休息区,长椅、遮阳伞等设施一应俱全,方便游客随时休息、补充能量,让大家游玩时无后顾之忧。
“哈尔滨旅游服务‘卷上天花板’了,‘戒断反应’太大了。”在小红书上,许多游客发布在哈尔滨旅游感受,写下在各景区景点感受到的暖心服务,并向其他网友强力推荐来哈旅游。
齐齐哈尔游客苏女士在来哈尔滨旅游之前,给每一个想要去的景区景点打电话,咨询可不可以带宠物参观。让她惊喜的是,哈尔滨几乎所有景区景点都是“宠物友好型”。“十一”期间,苏女士和家人带着小狗在哈尔滨极地公园度过美好的一天。“我们在工作人员指导下牵引小狗进入场馆,在观看演出时坐在专门的宠物专区。”苏女士说,不仅如此,极地公园还贴心地准备了宠物拾便袋和宠物尿不湿等用品,让人觉得特别暖心。
行管部门各司其职
暖心服务的背后是默默坚守
在日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的中央大街上,每个路口都有维持秩序的警务人员,还有身穿蓝色马甲的志愿者;在道外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执勤的警务人员每天9时上岗,一直坚守到22时,只为确保每一名游客的安全。
为了缓解靖宇街周边的交通压力,“十一”前夕,哈市交管部门将靠近靖宇街一侧的车行道从三车道改为四车道,加速车辆流通。民警张嘉琪、韩鹏在执行交通疏导任务时,主动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当北京游客李先生一家询问游览路线时,两人不仅详细标注了必打卡的建筑点位和特色美食店,还结合沿途路况提醒:“步行游览更安全,因景区周边停车位紧张,建议选择绿色出行。”
据了解,节日期间,哈尔滨市公安局交管部门围绕中央大街、太阳岛风景区、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等热门景区,以及哈一百、南岗远大商圈等重点区域,增设护游岗与固定岗,全面提升路面见警率与管控力。执勤警力不仅承担交通指挥疏导职责,还主动为游客提供咨询、指路等服务,通过优化信号配时、增设临时指引标志、加强人车分离引导,有效减少人车混行,提升假日道路通行效率,保障游客有良好的体验感,玩得安心又舒心。
“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宾至如归服务吸引游客
“哈尔滨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城市”“哈尔滨人太热情了,只要有问题,分分钟就能帮你解决”“你能想象到和想象不到的各种暖心服务,在这里都有”……连日来,记者采访了近百位游客,他们都发自肺腑地盛赞哈尔滨的旅游服务。
来自俄罗斯海参崴的哈工大留学生伊利安说:“哈尔滨这座城市太美了,各项服务既暖心又便捷。我爱哈尔滨,这里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十一”期间,广州游客黄倩恩和8位好友组团北上。“我们去了滨洲铁路桥、中央大街和防洪纪念塔广场,还要到道外中华巴洛克和虎园看看。”黄倩恩说,“一路走来,哈尔滨是体验感非常棒的城市,美食尝不完、美景看不厌,吃得好、人热情。”
从宏观的政策保障到微观的一杯姜茶,哈尔滨正以一项项用心用情的服务措施和人文关怀吸引着四海游客。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一’前,我们向全市发出倡议书,号召每一个人都是文明旅游的践行者、助力者和推动者。”
省导游协会会长吴晓岩说,这是一场城市文旅提供的优质服务与文明旅游者的双向奔赴,更是游客与旅游城市共同携手缔造浪漫美好的文明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