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有序过马路。 ■本报记者 万佳文/摄
初秋,在红专街与通江街交口处,身穿红色马甲的交通志愿者小李配合交警一起有序维护交通秩序。“自从红专街早市火了之后,这里每天通行人流比以往增加了十倍以上。”志愿者小李说,虽然人多车多,但行人和机动车驾驶员都能够做到文明礼让,按灯停走,保障了我市交通早高峰畅通无阻。
近年来,我市公安交警部门通过教育引导、人技联防共监管等方式,不断规范道路交通秩序,守护市民出行安全,进一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同时,市民文明出行蔚然成风。
道路客运驾驶员
“车让人、人快走”成常态
在哈西公交车总站台,65路公交车驾驶员沈波将车按线停在指定地点。开了25年公交车的沈波几乎跑遍了哈尔滨各个大街小巷,同时也亲眼见证了哈尔滨交通道路的变迁。沈波说,那时候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在交通路口经常发生争道抢行的事件,跑一趟下来,车开得不顺不说,还经常因晚点被罚钱。
沈波感觉到变化是从车队跑车不限时开始的。“不仅跑车不掐点了,公司和交管部门还定期培训我们,要求上路礼让行人和其他车辆。”沈波说,逐渐地,驾驶员礼让行人已成为职业习惯,每当路过人行横道,我们都会放慢车速,看到行人安全通过后再通行。有一次当我看到行人冲我竖起大拇指时,心里特别暖,那一刻我感受到了陌生人之间的尊重。
如今在哈尔滨,“车让人、人快走”已成为许多路口的常态。在没有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前,多数机动车都能主动减速停车让行。出租车驾驶员张喜超每次经过尚志大街附近时,会格外留意两侧的行人。“当看到有行人要过街时,我一般都会挥手示意他们先走。”张喜超说,当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小孩,也没有机动车司机鸣笛催促,现在人们的文明素质越来越高了。
私家车不“添堵”
按道行按位停,交通秩序井然
按位停车,不给城市交通“添堵”,是每一位驾驶员的责任和义务。
按道行驶是城市交通微循环畅通的基础。当每个交通参与者都遵守道路规则,整体通行效率可大大提升。过去,许多街路上人车混行,极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如今,在哈尔滨各大街路,都设置了明显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隔离设施。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各行其道,构成城市交通的和谐画面。
在道里透笼商业区周边,记者看到车辆整齐地停放在划线区域内。路边停车位管理员说,过去大家在商业街附近乱停车,一会儿工夫整条街都插死了,想进的进不去,想出的出不来。现在城管和交警在商业区规划了更多停车位,多走几步肯定能找到停车位,几乎没有乱停车的了。
数据显示,我市每年不断新增机动车位和非机动车停放区,截至目前,全市停车泊位超百万个,其中,2024年新增路外停车场30余个,新增停车泊位7300余个,路内新增及复线停车泊位2.4万余个,城市静态交通秩序显著改善。
今年51岁的张喜超开出租车已经有23年时间。刚开始干夜班时,同行们为了抢客,开疯车闯红灯时有发生。张喜超说,慢慢地整座城市变化了,出租车司机也变化了。大家感受到不仅出租车行业整顿了,整个城市交通治理都在不断提升。目前张喜超不仅自己规范行车,还会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到各类交通宣传活动中,带动更多驾驶员文明驾驶。
行人游客
地铁“右立左行”,路口不闯灯
与此同时,这种文明礼让也在行人之间传递。记者16日8时许在人民广场地铁站出入口和电动扶梯处看到,尽管是早高峰时间,人流量很大,大多数人能够遵守“右立左行”的规则,为急行者留出通道。在站台等待地铁到来时,乘客都有序站在地面指示标线的两侧,车辆进站开门,等待车上乘客下完再有序上车。
16日12时许,记者在中央大街与上游街交口看到,两侧斑马线上停留着等待信号灯的行人。当信号灯变成绿色,行人有序通过,在信号灯闪烁准备要换灯时,执勤的交警用哨音提醒行人快速通行,正走在一半路程的行人赶紧抓紧快走几步,走到安全的地带。
如果在道路比较宽的路面走一半走不完怎么办?这就要遵守“二次过街”原则。13时许,记者在友谊路老厨家饭店门口的信号灯处看到,由于信号灯比较短,很多过街的行人选择在道路中央的安全岛上等待下一次绿灯。
文明是城市最美的风景,礼让是交通最暖的底色。出行有礼,不仅保障安全,更传递着一座城市的温度与文明。每一位遵守交通规则的市民,都是这座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