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河突围战是珠河反日游击队建立后最为激烈的一场战斗,持续三天两夜。面对两倍于己的敌军,我方以牺牲2人、伤3人的代价,击毙日伪军56人、击伤34人,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1934年6月5日,赵尚志率百余名队员到达宾县三岔河一带山区,计划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该地山高林密、地势复杂,是与日伪军开展游击战、扩大“红地盘”的理想区域。
为争取地方支持、扩充武装,游击队在三门柴家屯召开群众会议,动员地主大户献枪献弹支持抗日。不料行动遭泄露,日伪当局迅速调集来自珠河、宾县、哈尔滨三地军警800余人,于6月6日中午兵分两路向三岔河发起突袭。
战斗在八里岗率先打响。“九江队”“白龙队”义勇军与伪哈尔滨警备旅第四教导队展开激战,战斗至元宝沟后撤入山区。驻田家油坊的“黄炮队”义勇军见敌人来势凶猛抢先撤离。此时正在柴家大院开会的赵尚志与李兆麟临危不乱,立即率部转至岭东三门高家构筑防线,阻击元宝河方向来敌。
赵尚志亲率骑兵队及一中队驰援田家油坊,途中于三门王家遭遇包围,被困于“铁军队”驻地王家大院。在东院友军拼死突围、院落失守的危急关头,赵尚志带领战士挖穿院墙潜入东院,与敌展开肉搏战,并抢占炮台多次打退敌人反扑。骑兵队队长李根植在战斗中英勇歼敌18人后壮烈牺牲。
6日晚,赵尚志率队突围,李兆麟率部与“九江队”义勇军支援反攻,敌人伤亡惨重被迫撤退,游击队转移至三门高家屯休整。7日清晨,敌人再度扑来,游击队在西岗与敌人激战两小时后撤至靰鞡草沟。8日,在联合作战的“九江队”义勇军与游击队的坚决反击下,日伪军溃退。
三岔河突围战的胜利,扩大了反日游击队和义勇军的声威,在哈东地区民众及各抗日武装中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