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新疆农垦科学院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市共同培育的“军垦肉羊”通过国家审定,成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门化肉用绵羊新品种。这一历经三代科研人员24年攻关的成果,不仅打破我国肉用种羊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更以多项全球领先的性能指标,为兵团乃至全国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走进一八七团养殖户蒋建林的圈舍,他正在喂羊。自2024年9月养殖“军垦肉羊”以来,他已养殖150只生产母羊,并计划于明年将规模扩大至300只。“相比阿勒泰大尾羊,它具有多胎率高、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的优势。”这一品种的优势,早已被蒋建林实实在在感知到。
得益于其突出的生长速度,“军垦肉羊”种群规模也实现了快速提升。“目前全师羊存栏约30万只,其中‘军垦肉羊’纯种1.2万多只、杂交羊6万多只,单只经济效益比当地土著羊高150-200元。”第十师北屯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佐兴介绍道。
从2001年新疆农垦科学院以萨福克、湖羊、阿勒泰羊为亲本启动杂交选育,到2025年通过国家审定,终育出“军垦肉羊”,成为我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多胎肉羊品种。依托技术支撑,三代科研人历经24年杂交创新、横交固定、扩群推广,其产羔率超202%、屠宰率达58.5%,带动农户增收,打破了肉羊种源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此举将加速优质肉羊种源培育,推动当地肉羊产业标准化发展,进而带动职工实现稳定增收。下一步第十师北屯市农业农村局将协助供销公司积极申报国家核心育种场,开展百万只军垦肉羊扩繁行动。
“军垦肉羊”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在干旱寒冷区肉羊育种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不仅为国家种业振兴提供了支撑,也有力重构了兵团畜牧业生态体系。为我国西北地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为保障国家肉类供给安全、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兵团方案”。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