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申志远
照片上的英烈叫李秋岳,由创作讲述她抗日生涯的长篇纪实小说《从鸭绿江到大通河》的作家廉世广提供。
据廉世广介绍,李秋岳出生于1901年,朝鲜平安南道中和郡人。李秋岳早年在朝鲜参加革命,后前往中国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参加了国民革命军东征。192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初,李秋岳进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学习。同年8月,李秋岳根据党组织安排去苏联学习。1930年,李秋岳回国后先后在中共满洲省委、东满特委工作,在延吉、汪清、和龙等地建立秘密群众组织和革命武装。九一八事变后,李秋岳积极进行抗日宣传工作,多次进行抗日演讲,号召中朝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日本侵略。1931年冬,李秋岳调回满洲省委妇委工作,负责发动妇女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2年,李秋岳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妇女委员。1933年10月,李秋岳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妇女部部长。1934年,李秋岳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铁北区委书记,率领珠河铁北群众支援哈东支队,为部队提供物资,组织抢救伤员。8月,李秋岳任中共延(寿)方(正)特支书记,领导开辟方正、延寿游击区,负责发展党员、建立反日会组织等工作。1936年2月,李秋岳被党组织派到通河工作,担任中共通河特支书记,领导通河地区进行积极活跃的抗日斗争。8月底,李秋岳被敌人逮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李秋岳不为所动,痛斥日军的侵略罪行。1936年9月3日,李秋岳被日军杀害于通河县城西门外,牺牲时年仅35岁。2015年8月24日,李秋岳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哈尔滨市长青公园纪念广场坐落着12位著名抗日英雄的塑像,第四位就是李秋岳,是唯一一位少数民族抗日女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