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婧婧 本报记者 罗彦坤
宾县有一条街道叫大千路,南北走向,长约300米。每天清晨,伴随着琅琅读书声,晨曦透过浓密的树荫照亮街牌,无声地讲述着一段英雄传奇。
大千路以革命烈士吕大千命名,吕大千是宾县人的骄傲,更是一段英雄传奇。吕大千原名吕树俊,1909年出生在宾县老营口村吕家烧锅屯(今属常安乡)的一个农民家中。1929年,吕大千考入北平民国大学预科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大学毕业后,吕大千回到宾县任中学教员,并组建了中学工委党支部,他任党支部书记,开展抗日救国运动。1934年6月,吕大千任中共宾县特别支部委员会副书记,兼任宣传委员、中学支部书记。
1937年,吕大千在校园内被捕。在狱中,他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同年7月英勇就义,时年28岁。
吕大千为宾县抗日力量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了铭记英烈、激励后人,2021年,宾县人民政府将健康路更名为大千路。不远处便是大千中学,以地名镌刻这段英雄传奇,让英雄精神融入城市。
如今,大千中学的每个学生都能背诵吕大千烈士的诗句:“时代转红轮,朝阳日日新。今年春草除,犹有来年春。”先烈的精神如诗中的春草一般,生机无限,牢牢植根在这座城的血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