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英雄谱系列报道

赵一曼——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二团政委

字数:1,392 2025年09月17日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

  ■本报记者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学名淑宁,笔名李一超,在东北从事抗日斗争时化名赵一曼。1905年10月,赵一曼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白杨嘴村一个封建地主家庭。
  赵一曼在大姐夫郑佑之的引导和影响下,阅读了许多进步书刊,初步接受了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思想。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9月,党中央派她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冬,提前回国。1932年,赵一曼奉中共中央之命,奔赴东北,历任中共满洲省委妇女委员、满洲总工会组织部部长兼哈尔滨总工会党团代理书记。1933年4月,在哈尔滨电车工人罢工运动中,赵一曼指导电车厂党团员和积极分子组成罢工委员会,组织200多名工人集会、罢工,并提出复工条件。哈尔滨电车工人经过顽强斗争,取得胜利。
  1934年,中共满洲省委遭到破坏,组织上考虑赵一曼有肺病,准备派她换个地方搞城市地下斗争,但赵一曼却坚决要求到东北抗日斗争的前线——哈东抗日战场的珠河(今尚志市),搞武装抗日斗争。
  在珠河,赵一曼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常委、县委特派员和妇女会负责人。她领导、发动妇女群众做军衣、军鞋,站岗放哨,积极参加反日武装斗争,成为领导妇女进行民族解放运动的模范,为开辟珠河抗日游击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1935年春,赵一曼兼任铁北区区委书记,组织农民抗日自卫队开展游击战争。同年秋,赵一曼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二团政委。
  赵一曼把自己融入东北山区淳朴的农村群众之中,很快就在大猪圈、小猪圈(今尚志市亮珠乡)建立了反日农民会、妇女会、儿童团。她一面通过妇女会组织妇女为部队做军鞋、军衣,送军粮支援前线,安排儿童团为部队放哨,传递情报;一面从农民会中选出30多名青年,组织农民自卫队。为武装这支队伍,赵一曼带着赤手空拳的青年农民,每天夜里潜伏到敌人据点外围,一个个去摸敌人的岗哨。她把一支30多人的农民自卫队武装起来,成为一支坚强的抗日力量。
  一次,县委利用关系在伪军中买到十几支枪,但无法从盘查严密的城内运出来。这时,赵一曼和女自卫队员小沙突然失踪了两天。第三天,她们赶着一辆装有枪支的大粪车,从敌人的哨卡前大摇大摆地将武器运了出来。这支农民自卫队越战越勇,被改编成游击连,经常配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主力作战。
  1935年11月,赵一曼在一次战斗中负伤被俘。1936年,赵一曼在囚禁养伤期间,通过交谈感动、说服伪满警察董宪勋和护士韩勇义,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帮助赵一曼脱逃,并跟随赵一曼一起到游击区去参加抗日斗争。6月30日,当他们逃出虎口,在距离抗日根据地仅20里的时候,被敌人追上再次被俘。穷凶极恶的敌人对赵一曼威逼利诱,施以各种酷刑,都没有动摇赵一曼对党和祖国的忠诚。在被押往珠河的火车上,赵一曼向看守要来纸和笔,临刑前写下给心爱的儿子的告别遗书。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8月2日,赵一曼在珠河县小北门,高唱《红旗歌》,英勇就义,年仅31岁。
  2009年,赵一曼被评为经中共中央批准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4年,被列入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