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乃华
我的故乡在巴彦县,距离哈尔滨95公里。巴彦是个古城,旧名“巴彦苏苏”(满语),意为“富饶之乡”。距县城以西16公里处,有一座独立的山峰——驿马山(俗称“野马山”),海拔333.3米,方圆7.5公里。这座山虽然不算高大,但风光十分秀美,有鬼斧神工的山石,有伟岸苍劲的古树,还有古怪神秘的石门。这里峰峦叠翠、景色别致,是松花江两岸距哈尔滨最近的一座山峰,被称为“江北第一山”。
来到驿马山顶,不仅那优美的山林风光尽收眼底,而且那一串串古老的传说不时地响在耳边……
驿马山,顾名思义,与“驿马”息息相关。据《巴彦县志》记载:驿马山的原名泥玛剌山。传说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率“岳家军”北上抗金,正当他要“直捣黄龙府”之时,宋高宗在临安(今杭州)连下12道金牌,命岳飞率兵“班师回朝”。于是,传令的驿使骑上“驿马”向北飞奔,路上一站接一站地传递,当路过泥玛剌山的时候,一匹驿马竟脱缰冲入金兵营中,也像“岳家军”一样“英勇杀敌”,最后战死疆场。从此,泥玛剌山就被人们改称为“驿马山”了。
驿马山上有个石门,在石门的上方镶嵌着拳头大的两个石球,任你怎么拨弄,就是不掉。据神话传说:石门里有个金马驹,按照天庭的旨意每天不停地拉石磨,拉出来的全是金光闪闪的金豆子。金马驹驮着金豆子来到山下的村庄,专送给穷苦人家。穷人家有了福从天降的金豆子,日子好过了,一再感恩。当地有个贪心的白财主看得眼红,气得要命:“好啊,你个金马驹,不给我金豆子,那就砸开石门自己拿去。”在腊月二十三小年夜,白财主悄悄带上家丁,打着火把,拿上钢钎,背着铁锤,踏着积雪,来到驿马山上的石门前,不由分说,一个劲地砸石门。黑夜里,火星四溅,石门就是打不开。突然,石门里涛声大作,随之传出一个低沉的声音,警告贪心的人,石门是不会被随便打开的,一旦触怒了神灵就会发洪水,淹没山下所有的良田、村庄,殃及众生,并告诫他改邪归正、悬崖勒马。白财主听后吓得魂不附体,在家丁的搀扶下连滚带爬回到家里,一病不起,一命呜呼。为了不让贪心的人再来砸石门,玉皇大帝就派两位神仙来驻守石门。两位神仙点化石门外的几块石头,变成了棋盘、棋子和石凳,两位神仙常从石门里出来下棋……所以,这个石门一直保存至今。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年的“六一”儿童节,老师都领着我们到山上游玩。那个年代,由于生活条件所限,小伙伴们都自带午饭。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妈妈烙的几张油饼和煮的几个鸡蛋(平时吃不到),也有的小伙伴带着白面馒头、玉米面大饼子等。吃饭时,大家围坐在石门的石桌前,相互品尝着“美味佳肴”,真可谓是一顿丰盛的野餐。
那年盛夏时节,我第一次回到阔别20多年的故乡,同家人们一起来到驿马山。不仅家乡的面貌大变样,就连这座山也焕发了勃勃生机。我们的车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路直到山顶,这里变化更大。山上建起了占地10万平方米的灵隐寺,其中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藏经阁等;还建有一座蓄水量达60万立方米的人工湖;修复了狐仙古庙;还有东北最大的石坊门等,这些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构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驿马山于1992年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1998年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1999年被确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驿马山的神奇传说,在当地有着不同的版本。不过,不管什么版本,都离不开金马驹和仙人下棋的故事。正因为有了金马驹、仙人和这座大山,才传承了巴彦人恪守诚实、淳朴、善良、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
驿马山呀,家乡的山,神奇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