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国防教育、宣讲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在哈尔滨,有多所以抗联英雄名字命名的学校,正成为新时代青少年砥砺报国之志的精神坐标

英雄的名字是我的校名

字数:2,941 2025年09月11日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
  尚志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
  本报记者 周雪莉 梁潇 郑炜
  新学期伊始,在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等东北抗联英雄曾经战斗过的黑土地上,哈尔滨市多所以抗联英雄名字命名的红军小学迎来特殊的开学礼。设置国防教育岗、观看国庆阅兵视频、开展红色故事宣讲……一系列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抗联精神跨越时空,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使英雄城市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些以抗联英雄名字命名的学校,正成为哈尔滨新时代青少年砥砺报国之志的精神坐标。
  承兆麟铮铮铁骨
  续红色代代薪火
  每个早晨,哈尔滨李兆麟红军小学校园里都会呈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小红军”们身着整齐的迷彩服,迈着矫健的步伐,以饱满的精神、响亮的口号和标准的军礼迎接同学们。作为全国红军小学之一,学校创新设立“小学生国防示范岗”,首批小队员在秋季新学期正式上岗,让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和担当精神融入校园日常。
  从1926年的“公园小学”到以抗日英雄李兆麟将军命名,哈尔滨李兆麟红军小学校的校史始终与英雄精神紧密相连。在代代教育者的坚守下,“英勇、顽强、爱国”的兆麟精神已成为浸润童心的精神养分。
  学校构建了完整的红色教育办学体系,开发将军课程、校史课程、校友课程等特色红色课程,完善红色评价机制,打造独具特色的兆麟“博物馆”、图书馆和数字化智慧校园,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校史馆内珍藏着一件件从社会各界征集的“兆麟历史物件”;教学楼内,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楼廊文化深入人心,巨幅油画将抗联英雄的铮铮铁骨深深镌刻在兆麟学子的精神世界。
  2024年10月,学校正式成为全国第498所红军小学;同年12月,以“红色基因”为主题的校园冰雪游乐园正式开放,“岷山雪场”“雪山攀岩”“林海雪原”等特色课程让孩子们在冰雪运动中感受东北抗联的战斗豪情。2025年,学校课题《基于红色育人体系下冬季体育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正式启动,标志着特色体育教育探索迈出关键一步。
  今年,学校精心策划“书香兆麟红色传承 共同阅读浸润童心”主题系列活动,以书籍为桥,带领学生穿越时空感悟英雄精神,让红色文化在琅琅书声中焕发新的生机。
  尚志精神满校园
  家国情怀入课堂 
  当看到三军仪仗队踏着正步铿锵走来时,守在屏幕前观看九三阅兵的哈尔滨市尚志小学学生不觉挺直了腰杆,他们眼中满是震撼与自豪,这所以赵尚志将军命名的学校,早已将爱国精神深深融入每一位学生的血脉。
  从讲述尚志故事到传颂东北抗联英雄事迹,自被赋予英雄之名的那一天起,哈尔滨市尚志小学便肩负起传承革命精神的使命。学校始建于1925年,前身为哈尔滨市公立第一女子学校;1946年,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将军,正式更名为哈尔滨市尚志小学校。
  赵尚志生于1908年,是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者之一。他指挥部队转战在松花江两岸,曾远征松嫩平原,与日本侵略者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袭击梧桐河伪警察分驻所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2002年,赵尚志将军塑像在尚志小学落成;2005年赵尚志将军纪念馆在学校建成;在建党97周年前夕,全省首家设在小学校内、面向小学生零距离开放的党史教育基地也在尚志小学正式建成。
  走进尚志小学,教学楼的五个楼层分别陈列五大类图书,每层楼廊文化都代表着赵尚志的一种精神;校园内的青少年党史教育基地运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生动再现“飞夺泸定桥”等历史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中国共产党那段不屈不挠、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学校将党史教育与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深度融合,依托日常评价、学生成长记录与教师专业引导,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与多元能力为宗旨,通过“争星-印星-授星”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争做“尚志式好少年”的积极性,助力他们在持续评价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
  尚志精神的影响甚至延伸至学龄前阶段。以赵尚志将军命名的尚志幼儿园始终坚持“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教育初心,立足幼儿年龄特点,创新探索红色教育路径,将爱国主义教育巧妙融入日常教学与生活,为孩子们的成长筑牢思想根基、指引前进方向。
  以一曼精神铸魂
  育红色少年新苗
  新学期伊始,记者走进哈尔滨市赵一曼红军小学,与师生一同聆听由哈尔滨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团带来的红色主题宣讲。在庄重的氛围中,英雄的故事跨越时空,将“一曼精神”深深植入孩子们的心中。
  哈尔滨市赵一曼红军小学前身可追溯至1923年中东铁路局学务处创办的一所小学,拥有逾百年的办学历史。2019年,原哈尔滨市南岗小学校正式更名为哈尔滨市一曼小学校;2021年,因学校在红色主题教育方面成效显著,经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研究决定,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哈尔滨赵一曼红军小学”,成为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
  在本学期的“开学第一课”中,哈尔滨烈士陵园的讲师以“日本霸占旅顺”的历史事件为切入点,回顾民族苦难与抗争的岁月,逐步延伸至以英雄命名的“一曼街”“一曼公园”等城市印记,引导学生理解哈尔滨这座英雄之城如何将“铭记”刻进街路、融入血脉。
  赵一曼红军小学校长王晓颖表示,虽然思政课课时有限,却能在孩子心中埋下“祖国”“英雄”与“历史”的种子。从感知祖国辽阔疆域,到理解街路名称背后的纪念意义;从聆听英烈事迹,到悄然立下“强国有我”的志向——作为一所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学校,他们始终将红色教育置于核心,让更多孩子从英雄故事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学校将持续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孩子们打下终身受益的爱国主义精神底色,并于今年10月隆重举办赵一曼烈士诞辰12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传靖宇浩然英魂
  绘校园红色篇章
  精心承办“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2025开学第一课活动,创新采用“沉浸式体验+直播互动”双模式,借助“VR思政一体机”“VR红色骑行”等先进设备,生动还原东北抗联历史场景,师生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革命先辈在冰天雪地中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哈尔滨市杨靖宇红军小学深耕红色教育沃土,以丰富多元的活动为载体,让红色基因在师生心中深深扎根。
  1922年8月1日,学校最初名为哈尔滨粮业公会私立职业学校,后更名为哈尔滨市立正阳小学校。1948年5月,为缅怀杨靖宇将军在哈尔滨地区的英勇抗争事迹,哈尔滨市委特将学校更名为哈尔滨市靖宇小学校,让英雄精神与校园相伴。2017年10月,学校被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批准加入全国红军小学的行列;2018年5月11日正式被授牌为中国工农红军杨靖宇红军小学,从此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展望未来,学校红色教育之路将越走越宽。学校要把鲜活的革命故事融入队会课堂,让红色歌曲在课间操的旋律中传唱;组织学生走进更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实地探访中感悟初心。同时,学校将积极推进校际交流,与其他红军小学“结对子”,共享红色教育资源,开展参观访学活动,不断提升红军小学创建品质与育人实效。持续培养学生军事化好习惯,从“直线进校园”的纪律意识,到“文明问好鞠躬礼”的礼仪素养,让“炼筋炼骨炼刚强,敢想敢做敢担当”的校训,成为每一位学生成长路上的精神灯塔,指引他们勇担时代使命。
  从厚重的校史中走来,英雄的故事依然熠熠生辉;在生动的课堂上驻足,红色的精神正代代相传。这些以英雄之名命名的红军小学,架起了一座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红色育人桥梁。
  岁月更迭,抗联精神不曾褪色;时代变迁,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在一代代少年心中,爱国的种子早已悄悄生根发芽。它们终将茁壮成长,在未来某一刻,挺立为支撑民族复兴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