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纪先生对记者说,那一刻,他对哈尔滨的好感瞬间升温,觉得包找回来有戏了。
接力寻包
多方助力下40分钟找回背包
樊庆滨不知道机场大巴3号线具体线路,但知道终点为哈东站,当即决定急速追赶。行车途中,他同步展开“寻包行动”:先拨114查询机场大巴服务热线,又通过车载对讲机向同行求助。对讲机里瞬间热闹起来——有人帮忙查找机场大巴调度室电话、有人实时播报“军工附近刚过一辆3号线大巴”,众人接力提供线索。很快,樊庆滨联系上哈东站调度室负责人,仅用20分钟,出租车便抵达调度室。早已等候在此的调度员告诉纪世彪:“已和大巴司机确认,行李架上有您说的包,预计10多分钟后大巴进站。”不久,大巴驾驶员送来完好无损的背包,纪世彪打开检查所有物品一应俱全,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机场大巴3号线负责人赵春雨介绍,线路经常捡到旅客遗失的背包、手机等物品,工作人员都会在第一时间交给调度室,核实后归还。24日上午,记者在调度室看到,乘客赠送的锦旗重叠着挂满墙面,抽屉中叠放着一沓感谢信,见证着无数次游客“失而复得”的感激之情。
拿到背包后,樊庆滨又主动将两位老人送到酒店。纪世彪想多付些车费致谢,被婉拒,但他悄悄拍下出租车监督卡,将车牌号“黑A40T0T”与驾驶员“樊庆滨”的名字牢牢记在心里。回到南京后,他回忆在哈尔滨的经历,久久不能忘怀,于是写下了这封感谢信。
记者手记
一座城市的文明,藏在普通人的举手之劳中。从樊庆滨的主动援手,到出租车同行的热心接力,再到大巴调度人员的高效配合,这场彰显哈尔滨温度的“寻包记”,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最朴素的善意,让游客感受到“被城市关照”的幸福,让“文明”二字变得可触可感,更加具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