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封娇 于博洋
8月26日,第十六届全国声乐展演流行组交流座谈会在哈尔滨举行,田青、刘锡津、郭蓉等8位音乐界专家,围绕中国流行音乐与音乐剧的发展展开深度对话。从艺术本真到民族特色,从舞台表现到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专家们的真知灼见为中国音乐的未来发展探明了方向。
在这个技术变革的时代,中国音乐既要扎根民族土壤,又要拥抱世界潮流;既要追求艺术高度,又要保持生活温度;既要传承经典,又要勇于创新。正如专家们所言:音乐的未来,在“真”中见深度、在“特”中显魅力、在“新”中谋发展。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田青:
“真”与“多样”是发展方向
从大家的歌唱中,我看到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现状,也看到了这一批青年歌手的成长,已经脱离了青涩并逐渐走向成熟,我为大家高兴。在几种唱法里,中国的流行音乐时间最短,但是发展最迅速,同时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从“西北风”开始,中国的流行音乐百花齐放,而且发展最快的是音乐剧。
流行歌曲最了不起的就是唱出了老百姓的心里话。流行歌曲有所感才会唱,第一是真,要动感情;第二是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谁都可以唱,所以流行歌曲各种声音都有,各种伴奏也都有。抓住一个真、抓住一个多样性,这就是流行音乐发展的方向。
跟着西方的流行音乐走,没出路。我们要学习西方流行音乐的表达方式,把我们民族的东西、西方没有的东西加进去,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们流行音乐值得探索的一条路。
中央歌剧院原院长刘锡津:
从“音乐之城”出发走向更远
“四大名旦”为什么能叫“四大”?因为都有各自的特点,谁也不能取代谁。所以要寻找自己的特色,增加自己的文化修养、综合素养,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能够包容天下的艺术家。无论是演戏剧还是演唱一首歌,都要注意戏剧性的把握。
中国的音乐剧、歌曲一定要让大家能听准你唱的是什么内容,这就是咬字。要让人听清楚你的情感是什么,你要抒发的时候才能把他带到你的境界里,才能感动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桥梁。
哈尔滨是联合国授予的“音乐之城”,希望作为年轻演员的起点,从这里出发,你们会走得更宽更远。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一级演员郭蓉:
国际舞台需要“有思想的歌者”
一个好的歌者要像吸铁石一样吸引观众。我发现本届选手成熟度显著提升,但还需加强舞台掌控力。这不是纯唱的舞台,而是表演的舞台,你的肢体、眼神,甚至脚指头都要融入歌曲中。不能机械模仿,拷贝别人永远是他的影子,要在翻唱中注入个人理解。民族元素融合要自然,避免“为唱而唱”的生硬。
浅层表演是唱完一首歌,深层表演要思考歌曲背后的历史、社会。高级的歌者能打动人的灵魂,这需要技术,更需要洞察力。期待年轻人将荣誉转化为动力,代表中国走向国际。
中国音乐剧协会会长钟浩:
表演的核心是对“关系”的把握
在全国声乐展演这个大平台上看到这么多曾经合作过的演员,心里无限感慨。无论是通俗、流行还是民族唱法,我觉得都应该是表演,表演离不开每位演员的个性。如何把自己的个性和作品表达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个人和作品的关系,作品和角色的关系,包括作品的风格、人物,和乐队的关系,和观众的关系等,我觉得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除了技术、音色以外,更多的要去考量这种关系。表演的核心是对“关系”的把握。
我欣喜地看到中国音乐剧蓬勃发展,期待与更多艺术家合作。只要坚持让角色有魅力、作品有思想,音乐剧一定能走得更远。
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系主任戴劲松:
声音表达正日益多元化
我觉得本届展演特别成功。和往年的展演相比,年轻选手选择的曲目有通俗歌曲、音乐剧的片段,甚至于风格融合的作品,这一变化的背后不仅仅是剧目得到了拓展,也是声音表达观念多元的变化。正是这一变化带来了审美的变化,从以前的以声音为表现核心转向了以舞台整体表现为驱动。而且通俗歌曲里歌词的创作也在发生变化,它不再是写一个小小的情感的点,而是体现了故事性与人物。这样整个展演的曲目变成由原来的被听见到现在可以被观看,令人感动。
这次我特别感谢文化和旅游部,也特别感谢哈尔滨市政府,因为这次有学院的选手参加,学生们能够参加国家级的展演,能够到这里来向各位优秀的选手进行观摩和学习,这是他们成长的一个最直接的方式。同时,也是国家对于学院教学成果的检验。
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张帅:
个性与情感很重要
流行音乐唱法里一定要有自己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才是真正能够去感动别人的关键点。专业很重要,但是特点、观众缘也非常重要。
在舞台上我们要考虑非常多的因素,也要面临很多的压力,但是最重要的就是情感,情感是能直接穿透人心的。在选歌时要根据自己的形象、气质和声音特点,不一定非要选一首能让全场都能嗨起来的歌。如果你自身不适合让全场嗨起来,就不需要让全场都嗨起来,只要有自己的特点就行了。特点比完美更重要。
音乐没有标准答案,但独特的个性、饱满的情感、适配的选曲永远是表演者发光的底色。
北京大学教授周映辰:
多元化是个性魅力的催化剂
第十六届全国声乐展演的舞台是声乐人才荟萃的高地。选手们演唱的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几种类型,民谣、电子、嘻哈都有不错的呈现;表演形式的多元化也是淋漓尽致,像音乐剧、唱作型、民族风等,出现了多领域的风格表现。
在多元化发展中雕琢内在个性魅力是格外重要的。首先,这有助于提升个人竞争力。其次,多元化的发展能够丰富音乐素养和人生阅历。通过尝试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音乐文化和艺术理念,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创作和表演水平。
具有独特个性魅力的音乐人才能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丰富流行音乐的类型和风格,会积极地促进流行音乐产业的繁荣,也能够更好地担负起中国文化传播的任务。多元化的流行音乐作品和表演风格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和价值观,通过大众传播,能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主任李小兵:
中国的音乐要讲好中国故事
文化和旅游部一直在托举新人,托举着中国音乐剧优秀的一代新人。我的观点是,选曲跟特色、感情是“三驾马车”,是非常重要的。选曲一定要慎之又慎,它能让演唱者在展演中跳出来,这个很重要。第二就是特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要尽量找到自己在演唱、声音状态、音色上的特色。而感情是最重要的,到了这个舞台上,要忘记一切,忘掉一切技术,就是情感在交流。
如今,人工智能已经在很多方面超越人类,这是不争的事实。未来我们一定是跟一个高智能体相处在一起,人工智能已经完全融入到艺术,我们要做好准备去适应它。
要有文化自信,中国的音乐剧也要有自己的道路。中国的音乐一定要面向未来,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老百姓的感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