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科研成果破解农村老人跌倒难题

参与项目的2610名农村老年人跌倒风险显著下降

字数:1,245 2025年08月27日 要闻
  本报讯(田为 方若冰 记者 董彤)跌倒,已成为老年人意外伤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田懋一教授与哈医大二院全科医学学科带头人王永晨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联合多省疾控中心和医学院团队,历时近两年,对2610名6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开展干预和调查,研究设计出一套简化的下肢肌力与平衡训练动作,由村医主导和持续干预,并在社区村民广泛参与下,农村老年人跌倒风险得以显著下降。此项研究成果今年8月26日在国际医学著名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在线发布。该研究项目使“防跌倒”从医学研究变成了农村的日常实践,既盘活了村医等资源优势,又完善了农村养老健康服务体系。专家评价指出,此项研究的实际价值已超越了学术期刊的范畴,是政策落实到田间地头、守护农民健康福祉可广泛适用的“中国方案”。
  据悉,在过去的30年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跌倒大幅攀升,2019年每10万人口新发跌倒3799.4例。为解决上述难题并为今后政策制定提供高质量研究证据,田懋一、王永晨及博士研究生彭俊祎等人联合黑龙江、湖北、广东三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山西长治医学院团队,于2023年9月至2025年1月深入上述4省8个项目点128个村庄,招募2610名60岁及以上跌倒高风险老年人,研究人群总体平均年龄为70.5岁。在总体平均358天的随访期间,由村医带领实施、老年人共同参与的综合干预措施中,仅29.7%的参与者报告至少发生一次跌倒,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3%;干预组的跌倒发生率也显著下降,由对照组的1.4次/人年降至0.8次/人年,跌倒致伤比例从21.6%降至15.2%。在功能运动表现上,接受干预的老年人完成30秒坐立测试的次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完成全部四阶段平衡测试的人数比例明显上升;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同样显著改善,干预组平均评分达到0.89,相比对照组的0.85具备统计学显著性和临床实际意义。
  整体数据显示,村医主导的干预措施在降低跌倒风险、提高老年人功能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显著,且所有结果在进行敏感性分析后均保持稳健。进一步的亚组分析发现,无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有无跌倒史、合并慢性疾病的数量或对跌倒的担忧程度,干预措施对降低跌倒风险均表现出一致的正向效果,由此证实这项干预方案的广泛适用性与较强的可推广性。
  据田懋一介绍,上述研究的显著特点是干预方案并未依赖高精尖设备或专业康复医生,而是借助了目前的基层医疗卫生网络,利用村医这一接地气、时间相对灵活的当地资源,把健康服务真正送进田间地头、乡里巷间。在具体干预过程中,研究团队设计了一套“七式简化版”的下肢肌力与平衡训练动作,并将健康教育内容制作成季度视频,由村医在日常干预中组织播放和讲解。视频内容不仅使用乡土方言进行解说,还穿插了本地老人分享自己的锻炼经历及防跌倒经验。让“防跌倒”不再只是医生的事情,而成了整个社区的共同责任。
  王永晨认为,此项试验的意义在于给出了一个不依赖优质资源也能见效的解决方案——村医具备一定的医疗服务能力与相对轻松自如的时间安排,靠基层卫生网底的托举、靠村医的带动、靠邻里之间的互助,就能够把“防跌倒”变成一种日常化、社区化的公共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