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赵瑞瑄
本报记者 于秋莹 封娇文/摄
作为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系主任,同时担任第十六届全国声乐展演流行组评委的李小兵,在接受采访时,既分享了对本届展演的深刻观察,也谈及了人工智能时代下音乐艺术的发展与坚守。
谈及第十六届全国声乐展演,李小兵用“藏龙卧虎”来形容参赛选手。“表面上看这是一场低调的展演,但实际上,它汇聚了全中国最优秀的声乐力量,堪称一场‘英雄会’。”他坦言,每位歌手都带来了惊喜,“无论是实力、情感表达,还是成熟度,都让人眼前一亮。”
本届声乐展演中,不少音乐剧演员的加入成为一大亮点。李小兵认为,音乐剧演员“整体协调度高、风格把握能力强,且综合素养全面”,为流行组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他同时也呼吁更多元的呈现,“如果全是音乐剧作品,难免略显单一。我们希望看到‘百花齐放’,无论是音乐剧作品还是普通流行歌曲,都能在舞台上绽放,为观众创造更多惊喜。”
对于已连续举办十六届、走过40余年的全国声乐展演,李小兵强调了其重要性:“由文化和旅游部与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国声乐展演规格很高,能站上这个舞台的,都是当下全国最优秀的年轻歌唱家,已经成为国家声乐人才储备的重要展示平台。”他表示,评委们始终尽心尽责遴选人才,“能进入复赛、决赛的选手,已然是全国顶尖水平,本身就是一种肯定。”即便未进入前列,他也鼓励选手“两年后再站上这个舞台,继续展示才华”。
李小兵认为“多元共存”是未来的趋势,“不仅会有人类歌手受追捧,或许也会出现‘虚拟歌手’。各行各业都将进入人机共存时代。”他呼吁大家“积极拥抱AI,学会驾驭它,不必害怕,更不用担心人类情感被取代。AI已经到来,我们要学会在科技与人文的平衡中,让音乐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