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赵瑞瑄
本报记者 封娇 于秋莹文/摄
“这一次又来到了美丽的哈尔滨,觉得这次的‘哈夏’综合性和多元性更强。”在8月21日第十六届全国声乐展演流行音乐组展演现场,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系教授戴劲松作为评委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是他第二次参加“哈夏”,“我觉得这一次的‘哈夏’有很多不一样,因为这一次有很多音乐剧的作品和演员涌入,也有很多大专院校的学生进行展演,所以变得更加多元化,也更加丰富。”
作为音乐剧领域的专家,戴劲松特别关注到本届展演的新特点:“因为有音乐剧作品和音乐剧演员的闯入,所以它的多元性更多体现在歌唱加上了表演,这两样一块在舞台上呈现,我觉得这可能也是以后的一个小小的趋势。”对此,他也感到非常兴奋:“表演加上音乐性以后有很大的代入感和新鲜感,原来的声乐展演是被听见,我们这个舞台更多的是能够被听见、看见,而且能被看懂,同时还能够被感受。”
戴劲松非常感谢“哈夏”的舞台,他说:“我是高校老师,这次有大量高校学生涌入,有学通俗唱法的,有学音乐剧的,这次展演上升到国家级的层次,对大学的声乐教学也是一个鼓励。”
谈到哈尔滨的音乐氛围,戴劲松说:“哈尔滨是‘音乐之城’,这一次能够连续看到各种音乐形态都在哈尔滨出现,有交响乐、美声、民族,我看小视频里还有好多街头的古典音乐、流行音乐。”他还提出建议:“我觉得以后在街头是不是还可以有音乐剧,这样的话就特别丰富,也特别全面。在哈尔滨这样一个很美好的城市里,能让大家融入到音乐里,有一种情感的释放,特别好。”
被问及对哈尔滨的印象时,戴劲松说他这些天一直在忙展演的事情,还没有机会出去,“因为从小就听那首《太阳岛上》,一直对太阳岛充满了神秘感,我决定这两天一定要去一下,这也是音乐的魅力。”